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节选免费试读

苏晚秋陈明辉[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精彩节选免费试读

作者: M明烛M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7-07 12:37:12

状态: 连载

字数: 10.77万字

阅读人数: 14.97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穿越+系统+年代创业】时尚买手苏晚秋一睁眼,从2023年深圳时装周穿回1980年小渔村!开局家徒四壁,只有破渔网和一本残缺的《未来行业秘典》。当别人还在偷偷听邓丽君,她已靠翻录磁带赚到第一桶金;当港商盯着她的磁带生意时,她已转型做服装代工;当对手模仿她的代工模式时,她拿下首个外贸订单;当所有人以为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5-07-07 12:37:12

【原文摘录】

一个带着浓重口音的女声在耳边炸响,苏晚秋再次睁眼,映入眼帘的不是医院洁白的天花板,而是一间低矮的砖瓦房。泛黄的墙壁上贴着几张年画,木窗框上的红漆剥落得斑斑驳驳。她躺在一张硬板床上,身上盖着一条打着补丁的薄被。

"这是哪里..."她喃喃自语,声音嘶哑。

"睡糊涂了?快起来,你爸的船快靠岸了,去帮忙收鱼。"一个面容黝黑的中年妇女掀开布帘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稀粥,"昨天落水烧还没退?把这碗粥喝了。"

苏晚秋茫然地接过粗瓷碗,指尖触到妇女粗糙的手掌,真实的触感让她心头一震。低头看向碗里——几粒米漂浮在清汤中,隐约可见两块红薯块。

"妈...?"她试探着叫道,喉咙发紧。

"快喝,凉了更腥。"妇女用围裙擦了擦手,转身出了屋子。

苏晚秋的手指颤抖着摸向自己的脸——不是她精心保养的肌肤,而是有些粗糙的触感。她掀开被子跳下床,在屋里找到一面小镜子——镜中的女孩约莫十八九岁,眉眼与她有七分相似,但皮肤黝黑,头发枯黄,嘴唇干裂。

"我穿越了?"她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痛真实得不容置疑。

屋外传来孩童的嬉闹声,苏晚秋循声走出,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海边小渔村。低矮的房屋错落分布,远处碧海蓝天,几艘木渔船正在靠岸。几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孩子在沙滩上追逐玩耍,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看见她,欢快地跑过来。

"大姐,你好些了吗?昨天你掉海里可把俺吓坏了!"

苏晚秋蹲下身,轻声问道:"今年是哪一年?"

"1980年啊,大姐你脑子进水啦?"小女孩咯咯笑着跑开了。

1980年!深圳!苏晚秋的心砰砰直跳。作为时尚买手,她对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再熟悉不过——1980年的深圳还只是个经济洼地,而八月份,国家刚刚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她恍惚地走回屋内,在枕头下发现一个笔记本——这是她在时装周上随身携带的设计手稿本。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却变了:原本的设计草图变成了模糊的文字和图表,大部分页面像是被水浸过一样模糊不清,只有几页隐约可见。

"未来行业秘典..."她辨认出一个标题,下面的小字写着:"磁带销售...港台流行音乐..."

"这是什么金手指吗?"苏晚秋哭笑不得。她期待的是服装设计或者股票金融之类的致富捷径,磁带和音乐?这算什么?

—— 引自章节:第1章

 

晚饭简陋得令人心酸——一盆鱼汤,里面飘着几片菜叶,一碟咸菜,还有红薯饭。苏晚秋了解到,这个家里父亲苏大海是渔民,母亲李桂芝偶尔接些缝补活计,弟弟苏朝阳15岁,辍学跟着父亲打鱼,妹妹苏嘉欣才8岁。全家挤在三间瓦房里,连电灯都时有时无。

"纺织厂一个月能给21块钱,还有粮票。"苏大海嚼着红薯说道,"比你妈缝衣服强。"

"爸,我想做点小生意。"苏晚秋鼓起勇气说。

"啪!"苏大海把筷子拍在桌上,"做什么生意?那是投机倒把!你想让我们全家都挨批斗?"

"老苏,现在政策变了..."李桂芝小声说。

"变个屁!去年隔壁村王老二倒卖电子表,现在还在牢里蹲着呢!"苏大海瞪着女儿,"老老实实去工厂上班,别想那些歪门邪道!"

夜里,苏晚秋躺在硬板床上,透过窗户缝隙看着外面的星星。她摸出那本"秘典",就着煤油灯的微光研究。除了磁带和音乐,其他页面几乎无法辨认,偶尔闪过几个词:"差异化"... "营销"... "政策风险"...

"这也太不靠谱了..."她叹了口气,却忽然听到隔壁传来压抑的啜泣声。

轻手轻脚走到父母房门外,她听见母亲低声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

"我知道!"父亲的声音痛苦而压抑,"但做生意太危险了..."

苏晚秋握紧了拳头,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个家的命运。她回到床上,从枕头下摸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家里全部的"财产":二十八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和一些零碎的毛票。

"三十块钱..."她苦笑,这在2023年还不够一杯咖啡钱,却是这个家庭的全部流动资金。

窗外,海浪声阵阵。苏晚秋望着斑驳的屋顶,思绪万千。她必须利用未来的知识和那本残缺的"秘典",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闯出一条路来。第一步,就是明天跟母亲去镇上卖鱼,实地考察一下1980年的深圳市场。

月光透过窗缝洒进来,照在那个神秘的笔记本上。

苏晚秋突然想起2023年参观过的深圳博物馆,那个展示"改革开放第一代个体户"的展区——玻璃柜里就摆着这样的老式磁带,标签已经褪色。当时的解说员说:"这些创业者根本想不到,他们手里的磁带会成为时代变革的见证。"现在,她正亲手书写这段历史。

苏晚秋没有注意到,在"磁带销售"那一页的底部,一行小字正在慢慢变得清晰:"注意:1981年将开展清除精神污染运动..."

清晨五点,鸡鸣声划破渔村的宁静。苏晚秋揉着酸痛的腰背从硬板床上爬起来,发现母亲李桂芝已经在灶台前忙碌。煤油灯的光晕里,铁锅中的红薯粥冒着热气。

—— 引自章节:第2章

 

走了约莫两小时,眼前豁然开朗。苏晚秋瞪大眼睛:这就是1980年的深圳?低矮的平房中间夹杂着几栋新建的白色楼房,街上行人衣着朴素,偶尔有骑着自行车的干部模样的人经过。最引人注目的是东门市场——人头攒动,叫卖声此起彼伏。

"发什么愣?快摆摊。"李桂芝拽了她一把。

她们在市场角落支起简易摊位。苏晚秋好奇地观察四周:卖菜的阿婆戴着斗笠,卖鸡蛋的大叔抽着旱烟,几个穿着"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说笑,手腕上明晃晃的电子表在阳光下反光。

"同志,这鱼怎么卖?"一个烫着卷发的年轻女人蹲下来问。

苏晚秋一怔,这声"同志"让她恍如隔世。李桂芝已经熟练地报价:"小的两毛五一斤,大的三毛。"

"太贵了,华侨商店才卖两毛二。"女人撇撇嘴。

"那是冻鱼!俺家这是今早刚捞的鲜货!"李桂芝急了。

苏晚秋突然插话:"大姐,您这发型真时髦,是香港流行的吧?"

女人眼睛一亮:"你也懂这个?我表哥从香港带回来的画报上看到的。"

两人聊起来,苏晚秋有意把话题引向港台流行文化。女人叫黄美玲,在国营饭店当服务员,最爱听邓丽君的歌。

"可惜内地买不到正版磁带,都是翻录的,音质差得很。"黄美玲叹气。

苏晚秋心跳加速——这不正是秘典上提到的商机吗?她故作随意地问:"要是有人能搞到音质好的翻录带,您愿意出多少钱?"

"四块都行!"黄美玲压低声音,"我们单位好几个姐妹都想要。"

送走黄美玲,苏晚秋兴奋不已。这时市场突然骚动起来,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三个穿干部装的男人大步走来,领头的戴着红袖章,面色严肃。

"市管会的来了!"旁边卖菜的大婶紧张地嘀咕。

李桂芝慌忙低头整理鱼筐。苏晚秋偷眼看去,只见市管会的人停在一个卖电子表的摊位前,厉声呵斥:"又是你!上次警告过你,倒卖走私商品是违法行为!"

摊主是个精瘦青年,赔着笑脸递烟:"赵主任,这都是国产的..."

"少来这套!全部没收!"被称为赵主任的男人一挥手,身后两人立刻上前收缴货物。

苏晚秋心头一紧。这就是父亲害怕的"投机倒把"打击?她悄悄观察那位赵主任——四十出头,方脸浓眉,中山装口袋里别着两支钢笔,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

市管会的人走后,市场气氛明显压抑了许多。李桂芝忧心忡忡:"阿秋,看见没?做生意风险大着呢。"

中午,鱼卖得差不多了。李桂芝数着毛票:"今天挣了四块三,够买几斤米了。"她犹豫了一下,抽出两毛钱给苏晚秋,"你去逛逛吧,别乱花钱。"

—— 引自章节:第3章

 

林志强似乎对她很感兴趣:"苏小姐的粤语很标准,在哪里学的?"

"广播。"苏晚秋含糊其辞,随即转移话题,"林先生对特区建设有兴趣?"

两人交谈几句,林志强对苏晚秋关于市场趋势的见解颇为惊讶。分别时,他意味深长地说:"苏小姐不像普通渔家女。有机会再聊。"

目送港商离开,苏晚秋手心全是汗。她没想到这么快就遇到香港商人,更没想到自己未来的知识会引起对方注意。这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返程时天色突变,乌云压顶。李桂芝催促加快脚步,两人刚走到半路,大雨倾盆而下。她们躲进路边一个废弃的工棚,发现里面已经有个老人——正是市场里见过的老裁缝陈伯。

老人状况不妙,脸色惨白地靠在墙边,呼吸急促。苏晚秋摸了摸他额头,滚烫。

"妈,他发高烧!"

李桂芝犹豫道:"别多管闲事,万一..."

苏晚秋已经脱下外套盖在老人身上,又从布包里找出半壶凉开水。她记得路边有野生薄荷,冒雨采来捣碎,敷在老人额头。

半小时后,老人醒了,颤巍巍地道谢。雨停时,他执意要送谢礼——包袱里几件旧衣服。

"都是客人不要的改衣服,料子还行..."老人咳嗽着说。

回到家已是傍晚。苏大海见她们空手而归,正要发火,苏晚秋赶紧解释:"鱼都卖完了,这是陈伯送的衣服。"

"老陈头?"苏大海脸色稍霁,"他手艺不错,改改能穿。"

晚饭后,苏晚秋在油灯下检查那包旧衣服。大多是过时的中山装,但最底下有个小布包——打开一看,她差点叫出声:一盘磁带!标签上手写着《邓丽君金曲》。

"姐,你看啥呢?"弟弟苏朝阳探头进来。

苏晚秋急中生智:"作业本!"她把磁带藏到身后,却见弟弟眼睛发亮。

"是磁带吗?"苏朝阳压低声音,"我们班王小军他哥从广州带回来一盘,全班轮流借听,可难抢了!"

苏晚秋心头一震:"你们听什么歌?"

"《甜蜜蜜》!可好听了,就是磁带都快磨坏了。"朝阳一脸向往,"姐,你要是有门路..."

这一刻,苏晚秋豁然开朗。秘典的提示、黄美玲的需求、林志强的出现、这意外获得的磁带...一切都在指向同一个方向——港台流行音乐磁带生意!

她摸出枕头下的笔记本,惊讶地发现"磁带销售"那页下方浮现出新的字迹:"市场需求旺盛...注意隐蔽销售...差异化经营..."

—— 引自章节:第4章

八零逆袭:从渔村到传奇
★★★★
M明烛M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