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夏燥冬寒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7-05 07:08:29
状态: 完结
字数: 11.87万字
阅读人数: 13.71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天幕+架空+老六+轻松+沙雕+群像+系统】顾秦穿成了早夭的靖朝九皇子,母妃早逝,亲族不显。垂髫之年就被大儒评价,天赋平平,胸无点墨。宫内无人庇佑,却偏偏嘴笨舌拙,自然极不受宠。正当顾秦继续摆当着阖宫头号小透明,一道天幕从天而降,熟悉的语调在耳畔响起:【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将靖朝疆域扩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
第20章2025-07-05 07:08:29
【原文摘录】
两个时辰前,洛阳城以北数里有地龙翻身,幸得洛阳令反应及时,才勉强止住了城中乱象。虽未死伤惨重,但靠城墙根搭建简陋窝棚的黔首却彻底失了居所,正三三两两披着树皮枯叶挤在一起,瑟瑟发抖。
手脚黢黑的孩童看着灰蒙蒙的夜空,趴在妇人的怀中啜泣,就算他年岁小,不知事,也能感到双亲的愁苦。
底层黔首自然不知道未央宫里宣室殿的烛火通明,亮了一整夜。
“国库空虚?!荒唐!”庆帝的脸色阴沉的都快滴出了水,手边的镇纸都差点掷到了户部尚书的脑袋上。
但碍于色泽油润的玉麒麟镇纸价值不菲,他硬生生地忍了下来。
从牙缝里挤出句阴阳来,“今年的税赋送到你那儿才多久,现在连赈灾的银子都掏不出来了!王尚书是属貔貅的吧?”
龙椅下的重臣们垂着脑袋,努力缩小着存在感,生怕被陛下想起前些日子朝会上,他们为了从户部多扣些银子,挥舞笏板招呼对方脑袋的情景。
这府库空虚好像有他们兵部、农部、工部......一份。
至于胡子花白的王尚书则趴在地上,大气不敢喘。
努力装死。
殿内一片死寂。
但外头忽然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
还没等庆帝发怒,便有位御前伺候的内侍满脸惶恐地跑了进来,“陛,陛下,外面......不,是天上!”
内侍嘴唇颤抖好半晌才将舌头捋直,“天,外头的天,裂开了!”
“什么?”
庆帝蹙起眉头,怀疑是彻夜商议赈灾事宜,导致自己的耳朵出了差错。
但内侍此刻满脸的惊恐做不得假,......恐怕外头确有蹊跷。
庆帝摩挲着扳指,在心里冷笑一声,没想到地龙翻身的事儿还未解决,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跑他跟前装神弄鬼,他倒要看看是谁嫌自个命太长,想早点见祖宗。
但当他带领诸位重臣走到廊下,朝外看去,便被眼前景象惊得瞳孔骤缩。
就见刚破晓的天空尚未被浅金色的晨曦晕染,就被奇异的莹白光芒笼罩,而这耀眼夺目的光芒源头,正是块近乎与天同宽与地齐平的巨型光幕。
这绝不是术士能弄出的骗人把戏!
庆帝看着一片空白的天幕,隔着厚重的宫墙隐隐听到外面百姓惶恐惊骇的呼叫声,不由心下一沉。
恐怕这古怪的玩意不仅宫中能看见,整个洛阳城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或许,又不止是洛阳城呢......
紧跟在皇帝身后的内侍感到那道威严的目光扫过自个,心领神会,立刻颔首退下。
宫外本就惴惴不安等待着施粥铺到来的贫苦黔首们,更是被这骤然出现的光幕吓得躲藏起来,孩童刚发出疑惑的嘟囔声,就迅速地被当娘的捂住了嘴。
他们这些升斗小民能活过乱世,见到本朝建国,都是极具生存技巧的。
—— 引自章节:第1章
【我们至今仍不确定持第二种说法的人是不是庆帝的反串黑,因为但凡你上过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能从历史书的字里行间了解到那位当年留给继任者的是一个怎样的绝世天坑,但凡换个人当皇帝,靖就可以步秦后尘,三世而亡了。】
皇帝陛下听到自己留给继任者一个绝世天坑的时候,脸就已经有些扭曲了。
而天幕的那句三世而亡。
更如一个巴掌般,狠狠地抽在他脸上。
尤其是隐隐感到周围老臣们不赞成的目光,平日里最头铁的右丞相都跃跃欲试打算谏言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抢在众人前头道,“朕会自省的,众卿先听听这天幕所说的盛世究竟是怎样的吧。”
但天幕又怎会被他们的意识左右,话锋一转。
【这位皇帝陛下给继任者留下的江山风雨飘。不仅仅因为他在位期间恰逢历史上第二次小冰河时期,这种自然现象带来的粮食短缺、饥荒频发及更为频繁的地壳运动,也就是古人口中的地龙翻身。】
【史书记载,靖元十八年五月蝗飞蔽天,靖元十九年多地大水,洛阳地动,靖元二十年春大旱,靖元二十二年夏大雨雹,江东大饥,人相食......】
【刚建国的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情况需要朝廷介入赈灾,派御史监督救灾粮的发放情况,导致赈灾用的十万雪花银,变成了掺满碎石子枯草的陈粮,本就被秦末贪官污吏精耕细作犁过一遍的贫苦黔首,因此数量再度锐减。】
【作为武将出身的皇帝晚年,不仅对文治懈怠,还因为手中的兵权分散出去,犯了多疑的毛病。】
【随着权欲日甚,他不仅在朝臣中大搞制衡之术,暗中挑起文官武将对立,还对逐渐身强力壮的儿子们产生了深深的忌惮。毕竟他当年也得位不正,自然担忧子嗣会有样学样。】
皇帝先是对天幕所说的小冰河期升起了警惕,黔首多寡绝对是影响朝廷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本以为将秦末那批硕鼠五马分尸,能根除这种贪腐,没想到......
不仅是皇帝与重臣们面色难看,就连城中百姓们都满脸愁苦的议论起来。
“这小冰河期,莫不是老天爷发怒了!好生可怖!咱家可就指着那五亩地过活了,若是......若是粮食减产该如何是好?”
“你家好赖还有田产呢,我家那口子就靠卖力气过活。不成,我得赶紧去买些耐放的粮食!”
“哈,粮食,粮食又能放得了几年?十九年多地大水,洛阳地动,二十年春大旱,二十二年夏大雨雹,江东大饥,人相食。这是老天爷不给人活路啊!”
有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用歪斜的字,努力将天幕所述的天灾记下。
写完抱着懵懂的孙儿涕泗横流。
黔首大都关心前半段的连年大灾,但后半段么......
—— 引自章节:第2章
【但随着庆帝身体每况愈下后,这争斗立刻简单粗暴起来了,就差摆明面上了。陷害、巫蛊、投毒、刺杀......至于实在杀不了的,那就剁根手指,打折条腿。毕竟,“体有损,怎堪为帝?”】
【什么,你说这样会影响名声?不好意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当年还是梁王的圣上不也把亲兄弟们跟串冰糖葫芦一样,用杆长枪钉在了洛阳城门楼子上了。你搁儿现在去摸摸洛阳北城楼西侧最上头的那块砖,还能摸到眼儿呢。怎么着才过几十年,就不兴宰几个兄弟上位了?】
【前人的成功经验都搁这儿摆着呢,这都能忍住不试试,那还是人吗?】
【因此,皇室直接开启了大逃杀模式。】
【也得亏庆帝年轻的时候夜夜在后宫里辛勤耕耘,逛御花园都不忘幸个宫女,儿女加起来有三四十个,死伤了三茬,还有不少漏网之鱼,而远离朝堂纷争的顺天帝就是其中之一。】
被当着全天下的面揭了老底的庆帝,一张驴脸拉的老长。
皇帝将竹编椅的把手敲得乓乓响,咬牙切齿,“那些小兔崽子,居然敢在老子眼皮底下造反?!”
真是欺天了!!!
还有胆子揣着鸡毛当令箭,学他?
他们也配!
庆帝将拳头握得嘎嘣响,当年他面临的局面是太子大哥忌惮自己就藩后,手中善战精兵未全部散尽,怕自己打入帝都夺位。
大哥便趁着父皇病重时,联合五弟、八弟九弟用矫诏召他回京,以藩王不能擅离封地的理由给他定罪。
若不是领精兵驻扎在洛阳城外的心腹将领察觉到不对,里应外合劫了法场。
自己就要被腰斩于市,成两节了。
他这是被逼得没有退路,无诏入京,太子不容,不得不反。
至于将血亲钉城楼上,确实不妥,那也是因为被至亲算计怒从心头起,冲动做下的。
太子先不仁,他才不义。
跟这群孽子放着太平安稳日子不过,偏要斗得你死我活差太远了!
庆帝深吸了一口气,下令,“去!赶紧把那群孽子,给朕请过来!”
那“请”字,几乎是从牙缝里逼出来的。
若不是夺嫡之事尚未发生,皇帝绝不会给他们留半分面子,定会让禁军将这群自作聪明的蠢货拖过来。
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微微眯眼,招手又叫来位内侍。
“顺便把诸位公主也都请过来吧!”
南三所。
前来传唤皇子的太监垂手站立在一旁,笑眯眯地道,“陛下有旨,还请诸位皇子,随老奴去宣室殿面圣。”
其他皇子暂且不论,五皇子脸色苍白如纸。
他紧抿着唇,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因为他心里清楚。
自己性子和善,不喜争斗,对权势无甚兴趣。
—— 引自章节:第3章
但无法发兵的理由,正是府库空虚,钻进太仓的老鼠都得唧唧叫着往外逃,毕竟连粒粮食都找不到。
天下初定,急需休养生息。
至少得等太仓装满粮食,才有余力再度发兵北上。
他死死地盯着屏幕,试图寻找出让粮食增产的法子。
但那些发出轰鸣声的钢铁巨兽,能轻而易举翻起坚硬结块的黑土地,片刻便挖出深深的沟。
紧随其后,有好些长犄角的铁鸟先将饱满的种子均匀洒落。
旋即,喷洒下不明液体。
画面飞速变幻。
转眼间,广袤的土地被茂密的麦浪覆盖,饱满的麦穗密密麻麻地挂在茎干上,比靖朝事农司精心培育出来的麦种强太多太多了!
这难道就是后世的伟力吗?
庆帝有一瞬间甚至觉得这是仙麦,毕竟根本无法想象而今农人侍弄的枯瘦小麦,能有一日,便出那般惊人的产量。
恐怕每亩地二十多石。
那就算是全家老小指着一亩田过活,缴完税赋,也将将够了!
“这......一株居然能结这么多麦穗,这一定是仙麦!”
“我晓得了,顺天圣皇帝肯定是神仙下凡,所以能把种仙麦的法子传授给我们!要是能亲眼见见那帮助仙人耕地的铁兽,得一粒仙麦麦种就好了。”
田地里耕种的老农们的眼睛,紧紧黏在那麦田里飞驰,迅速收割捆捆金黄麦穗的钢铁巨兽。
手中的活计却不敢停歇。
毕竟尽管主家仁慈,他们这些当佃户的也得按时缴租子。
庆帝心里清楚天幕里的手段,多半学不来。
但还是希冀地望向工部侍郎。
“薛侍郎,朕隐约记得墨家精通器械制造,会造什么木流车马,不知这铁兽你能做出来吗?”
工部侍郎面皮一红,讷讷答道,“我拜齐墨巨子为师,齐墨善辩好讲学,并没有秦墨那般注重科技研究,所以......”
庆帝本就猜到,也不失望。
只在心中长叹了一声,这后世子孙还真是厉害。
居然有造出自动耕种粮食的器械。
不过,他继任者也不赖!
刚刚天幕可是说了代田法、曲辕犁的出现,粪肥的运用,让云州粮食增长了一倍有余。
就连土地贫瘠之地,都能如此。
想来稍加改善,便能推行全国。
到时候在他治下国库充盈,粮食爆满,黔首富足。
靖朝初兴指日可待!
庆帝幻想起千秋万代后,自己成为另一位史书留名的千古一帝,乐得合不拢嘴。
当爹的,哪会抢亲儿子的功劳呢!
这分明是帮着挑掉点担子!
就是不知这精通农学的顺天圣皇帝,究竟是他哪位儿子?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