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神思月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6-11 07:58:53
状态: 连载
字数: 5.54万字
阅读人数: 8.45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现代青年赵羽意外穿越成大燕朝最不受宠的九皇子,开局即被二皇子赵翰当众虐杀。身负前世特种兵记忆的他绝境反杀,以金刀玉玺为筹码搅动夺嫡风云。面对宣帝猜忌、权臣环伺,他佯装疯癫主动请缨戍边,实则暗藏玄机——西北边关不仅有北齐十五万铁骑压境,更牵扯出二十年前武家军全军覆没的惊天秘辛。当朝堂权谋与沙场烽烟交织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
第18章2025-06-11 07:58:53
【原文摘录】
啥情况,不就是跟兄弟们喝了顿酒,然后见不惯一个醉汉挑衅少妇,出手打了一架,被捅了一刀,竟然穿越了?!
穿越也就罢了。
一睁眼就被人按着接着捶,似乎还想再捅一刀!
哪怕他是华大高材生,有三年服役经历,身手不差,但此刻在巨大的惊愕下,也很难反应过来。
啪嗒~
“九弟,乖乖拿出我想要的东西,硬撑下去,只会吃更多苦头。”
二皇子赵翰踩住赵羽的胸口,用刀面拍打他的脸,笑眯眯地道:
“以二哥我在朝堂上的权势,就算把你弄死,父皇也怪不到我头上!”
“说吧,你把东西藏在哪?”
感受着身上的伤痛,以及长刀拍打在脸上的寒意!
赵羽一个激灵,终于回过神来。
原身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原身是大燕国的九皇子,也是大燕立国以来,第一个废柴皇子!
出身卑微,母亲是民间女子,不受皇帝待见,自小饱受欺凌,是兄弟们羞辱的对象......
数日前,原身在后花园捉蟋蟀,意外在草丛里捡获一只包裹。
包裹里有一封信件,一张清晰标注着京城地下通道,兵器库,银库,还用红色箭头标注攻击皇宫的羊皮地图!
此外还有一柄金刀,一枚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
很明显,包裹的主人正密谋造反,攻入皇城,杀皇帝!
此外,信封内容也指向当朝权势最盛的二皇子。
两年前太子病逝,东宫之位一直空缺。
手段狠辣,权势极大的二皇子是呼声最高的太子人选之一。
连群臣也多次上奏,表示拥立二皇子为太子,但都石沉大海。
旧伤复发,身体每况愈下的宣帝,对册立太子一事迟迟没有表态。
于是乎,一些人急了。
因为包裹在此地丢失,二皇子隔三差五借着切磋武艺之类的借口,找废柴皇子的麻烦。
数日来,生性怯懦的九皇子几乎成了沙包,遍体鳞伤。
原身虽然懦弱,却深知此事一旦暴露,必死无疑的道理!
始终没有松口!
终于因伤势过重嗝屁了,这边被捅死的自己正巧魂穿过来!
今日一大早。
二皇子赵翰便再次上门,要逼问出包裹的下落,继而杀人灭口!
好歹也是华大高材生,也有着二三十年的生活经验,一些做人道理还是摸得通透的,眼前的局面,二皇子明显认定自己手里有东西,再不说,要不死,要不继续被折磨,要想破局,就得用非人的方法.
“我......我想起来了......”
赵羽故意拉长声音,低声道:“那东西......”
—— 引自章节:第1章
文华殿上,燕宣帝赵吉高坐龙椅,看完急报,望向下方分立两旁的群臣。
“陛下,北齐新帝登基,微臣认为,那位女帝的本意是要攻城略地,向我大燕立威!”
“荒谬!齐国新帝与我燕国何干?齐国权柄交替,民心未定,反而发兵袭我边关,擒我大将,与强盗何异,朕绝不妥协......”
“陛下,齐国十五万铁浮屠,十五万步兵,可谓精锐尽出,王策又素有百战不败之盛誉,若仓促开战,恐怕......”
“恐怕什么?齐帝要立威,我们就要退吗?他们若是缺人缺钱,我们也要双手奉上吗?陛下,末将认为,应即刻点兵......”
“我大燕年前遭逢洪涝,去年又遇蝗灾,眼下国库空虚,三殿下又兵败葫芦谷,此时出兵实在不智......”
听着群臣的争论声,宣帝揉了揉脑门,闭目沉思。
齐国与西夏同时兴兵,摆明是看准了大燕积弱,要占便宜!
但若是退了。
齐国本就强盛,大燕一旦露怯,结果可想而知!
此外,燕国近来遭遇天灾,积弱数年,兵不强马不壮。
贸然开战,胜算极小。
哪怕胜了也是惨胜!
一时间,朝堂之上,战与和分成两派,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宣帝愈发的感到头疼欲裂,无法决断。
“呜呜......陛下......翰儿他......”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哭哭啼啼的声音,德妃不顾侍卫的阻拦,冲入殿中,跪倒在地,大声哭诉。
“大殿之上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宣帝开睁眼,对德妃打个眼色,示意她退下:“国事紧急,爱妃切不可乱规矩......”
德妃却不理会,继续哭诉道:
“陛下,赵羽疯了,他竟斩杀侍卫,重伤翰儿,翰儿他......怕是日后都不能人道......”
“什么!”
宣帝闻言微微色变,正欲震怒。
但下一刻忽然哈哈一笑,道:“爱妃莫要说笑了,以老九的脾性,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对老二动手。”
“陛下说得对,九皇子生性淳朴,断然是不敢伤人的。”
定远侯李正书拱了拱手,笑道:“朝堂之上,德妃娘娘还是别开这种玩笑了。”
几个大臣都忍不住笑了。
所谓淳朴就是窝囊。
废柴九皇子声名在外,朝野上下谁人不知?
德妃抬头看一眼附和着笑的众臣,又看看宣帝与大哥李正书。
哭声更大了。
“报!”
殿外的侍卫统领忽然走进来,大声禀报:“禀告陛下,九皇子有事求见!”
恩?
宣帝颇为意外,沉声问道:“何事?”
统领犹豫了一下,道:
—— 引自章节:第2章
哪怕是擅长构陷,罗织罪名的李正书,也只能勉强扣上一顶“残害手足”的帽子,贬为庶民已是最高处罚。
砍去手脚?
绕是位高权重的李正书,也绝不敢想!
连这群权谋家的都不敢想的事,赵羽竟轻易说了出来!
宣帝也被赵羽的话惊到了。
良久,宣帝才缓缓开口:“砍去手脚,比死了还难受,你当真不怕?”
“怕!”
赵羽点点头,语气低沉:“但儿臣伤害兄长,罪大恶极,理应重罚。”
宣帝看着这个窝囊了二十多年的儿子,脸色阴沉。
因小事残害儿子,乃昏君所为!
哪怕这个儿子十分的多余,他不止一次动过杀心。
但若是无故杀了,百年之后,必然会被史书记载,受后人唾骂!
“羽儿出了名的窝囊,毫无胆气,为何今日一反常态?”
宣帝忽然心思一转,喝问道:“朕问你,可曾有人逼迫你?”
说话间,宣帝冷漠的目光往德妃扫去。
德妃顿时心惊胆战。
她倒是想过,但还未来得及做呢,赵羽就来觐见了。
赵羽坚定地摇摇头:“不曾。”
“蝼蚁尚且偷生,你为何求死?”
宣帝的语气骤然变得森然。
群臣也都好奇地看着九皇子。
“儿臣导致兄长伤残,心中愧疚难安,无颜面对兄长,只想以死谢罪!”
赵羽一脸悔恨之色,道:“不过,儿臣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讲。”
宣帝轻轻眯起眼睛。
“儿臣浑浑噩噩多年,心里一直期盼,有朝一日,能亲眼看看我大燕的大好河山!”
赵羽咬着牙,装作一脸倔强地抬起头,慷慨激昂地道:
“儿臣做梦都想去边关走一遭,儿臣愿前往边关,与我大燕将士一同驰骋沙场,马革裹尸,请父皇恩准!”
马革裹尸!
听到这话,李正书心中一震。
这小子想跑!
群臣也反应过来了。
伤了二皇子,此子深知京城不能呆,要跑路了!
“好男儿确实应当驰骋沙场,九皇子勇气可嘉。”
李正书立马接口道:
“不过,若是九皇子战死沙场,被敌国所知,岂不是要笑话我大燕无人?臣认为,此举不妥!”
造反一事,牵扯极大!
绝不能有失!
赵羽,死也得死在京城!
“侯爷此言,差矣。”赵羽不慌不忙地开口。
“哦?小侯愿听九皇子高见。”
李正书不屑地瞥了他一眼。
赵羽昂起头,高声道:“我是皇子,更是大燕子弟,将士们奋勇杀敌,镇守边关,我既为皇子,更不应畏畏缩缩!”
“太祖以武立国,八位皇子征战四方,骁勇善战,乃沙场万人敌!”
“然则,自太祖之后,遑论皇子,便是诸位公、侯之子,也鲜少上场杀敌征战!”
“故,国所以不兴,羽,愿效先祖之勇!”
—— 引自章节:第3章
然而,极其擅长察言观色的李正书早已发现宣帝态度有变,识趣的闭嘴了。
只要赵羽留在京城。
有的是机会收拾他。
见此,赵羽只好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儿臣心意已决,驰骋沙场马革裹尸乃我所愿!请父皇恩准!”
“你这逆子......”
听到“马革裹尸”四字,宣帝瞬间脸黑,怒目而视,喝道:
“数日前,你三哥前线兵败,重伤未愈,你如今还要一意孤行,你要气死朕吗?”
关我屁事!
继续留在京城,老子迟早变成李正书兄妹的刀下亡魂!
赵羽腹诽一句,决然道:
“父皇,儿臣并非一意孤行,边关动荡,朝廷尚未有定策,军心必然摇摆,儿臣前往边关,确有稳定军心之效!”
一众大臣面露异色。
他们也看端倪了。
这位九殿下开窍了,察觉到危险,要逃离德妃与李正书的魔掌!
“九殿下,国事繁重,陛下龙体安康,比什么都重要。”
这时,老帝师韩傅忽然开口劝道。
“九殿下,陛下已经不再追究此事,你又何必寻死......”
“边关告急,陛下与诸臣还有国事商议,九殿下就别任性了。”
“九殿下,大局为重......”
群臣纷纷出言劝告。
赵羽心中恼火,气得咬牙切齿。
你们这帮老油条要害老子啊!
这破京城再待下去,老子就真的嗝屁了!
“儿臣心意已决!”
赵羽硬着头皮再度开口:
“边关随时烧起战火,军心摇曳,儿臣乃皇子,有守土之责!北齐叩关擒将,我大燕仍旧按兵不动,外面早已谣言满天飞,言我大燕无胆,软弱可欺!”
“儿臣,愿披甲上阵,为大燕死而后已!”
“若父皇不许,儿臣唯有......以死明志!”
说罢赵羽忽地站起来,往一旁的金色大柱撞去!
“哎呦!”
镇西将军林禄惊呼一声,快步上前,用身体挡住赵羽撞来的头,嘴里惊呼:“九殿下不可冲动!不可冲动......”
诸位大臣都没料到赵羽说撞就撞,都震惊了。
宣帝也是大吃一惊。
赵羽开窍之后,性格竟如此暴烈,胆气过人,令他始料不及。
这样一来,宣帝是既怒且喜。
怒的是,赵羽竟在大殿之上如此冲动,令他难堪!
喜的是,他一直视为耻辱的“废柴儿子”,竟然真的得到太祖垂怜,心性大变,不再是废物。
恍惚之间。
他心中竟对这个口若悬河,性如烈火的小儿子有了一丝欢喜。
但一想到这小子以死相逼,执意去边关,又是一阵火起!
不过,作为一国之君,他并非没有办法。
宣帝注视着赵羽,迟疑片刻,沉声道: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