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夜雨画廊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6-10 07:06:21
状态: 连载
字数: 6.03万字
阅读人数: 14.90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乔乔一觉醒来,穿成了古代一位刚成亲的农家媳妇,她穿越前是销冠,最爱跟各种厨艺高超的老师傅打交道,上一世她都能从小透明,一步步的往上爬,靠自己买房买车存下20万的存款,穿越后,她更是能靠自己创出一番天地!她悉心研究各种美食,用独特配料烤出的东西口感一流,开小摊第一天就赚了不少,丈夫疼她,事事都让她作主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
第19章2025-06-10 07:06:21
【原文摘录】
她不光谈生意,还喜欢和客户闲聊,借机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和经验,逐渐和不少客户成了朋友。
她最喜欢和那些当厨子或开餐馆的客户打交道。一来她自己就是个吃货,二来她喜欢做菜,把下厨当成一种享受。
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闯荡,她很少叫外卖,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做饭。即便是工作日,她也会早起准备当天的午餐带到公司。
每到吃午饭的时候,她一掀开饭盒,就会听见同事们羡慕的感叹,顿时,他们在外面点来的外卖就不香了。
想她在现代社会好不容易靠自己的努力买了套房子,存了二十多万,正打算在二十八岁最后几个月找个对象谈一场甜甜蜜蜜的恋爱,享受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呢......
结果一觉醒来变成了乔松婆娘!
顿时,她感觉天都塌了。
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她积极的适应着周遭陌生的一切。
一切的努力清零,她又得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重新奋斗。
近来,乔乔断断续续地从乔松口中得知了些关于金陵朝和乔家的事。
金陵朝由齐姓皇族统治,十年前,金陵与邻国风国大战一场,金陵略胜一筹。然而此后,金陵内部动荡不安,皇家不忍百姓流离失所,就便主动与风国言和。
金陵举国上下这才喘出一口气,朝廷接连颁布政令,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储备。
可惜金陵境内多是山林,野兽出没,百姓们只敢在山脚下耕种。朝廷无计可施,只得另辟蹊径,鼓励商贸发展。
因此,金陵不少商贾远渡重洋,与那些蓝眼金发的异邦人做起了买卖。
乔乔原本无名无姓,是乔松从镇上归来时路边拾得,后来取名乔乔,与她原本的名字恰巧相同。
乔松是花河村乔泽家的长子,当年乔泽的妻子邹氏生了三个儿子。
乔松身材高大,勤劳能吃苦,但脾气暴躁得让全村人都不敢招惹。
据说他曾经把欺负他三弟的二栓子打断了腿。二栓子养了好几个月才能下地走路,从那以后,二栓子见到乔松就绕道而行,再也不敢欺负乔家老三了。
乔林的个头和乔松相仿,但为人优柔寡断。未婚时听从父母,成婚后又事事依从妻子尹氏,一辈子都没拿过什么主意。
老三从出生就体弱多病。乔松自十五岁起就在镇上做工,挣的钱全用来给老三买药治病,可老三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就在去年年底,一直卧床不起的老三终于撒手人寰。
—— 引自章节:第1章
他没成家前,那日子可谓是朝不保夕,自家的厨房根本没进过几回。外出做工时,打短工时更是为了能在主家混顿饭吃,甘愿少拿几文钱。
他大口咀嚼着饼子,配着一口凉拌野菜,转眼间便吃饱了肚子。
又喝了些媳妇贴心准备的凉开水,歇息片刻后,乔松刚要提着水桶出门,却被乔乔唤住。
"等等,我跟你一起去。"乔乔说道。
"这烈日当头,你还是在家歇着吧。实在闷得慌,就去隔壁邓婶家那边坐坐。"乔松劝道。
乔乔坚持道:"让我一起过去吧。家里没什么事情,婶子也有事情要忙,我们家粮食也快没了。
我去搭把手,累了就歇歇,顺便采些野菜,不碍事的。"
"也罢,"乔松点头道,"你带上篮子吧。我记得荒地后头野菜不少,就是分不清哪些是能吃的,嘿嘿。"
乔乔心中暗自好笑,却也不说破,只是挎上篮子跟着乔松来到荒地。
一片片蒲公英映入眼帘,她不禁欣喜若狂。虽说这两天顿顿都吃野菜,但总好过挨饿。
那仅剩的小半袋玉米面还能撑多久实在难说,自己囊中羞涩,乔松有没有钱她还不知道,凡是还是能省则省吧。
她在树荫下拔了会儿野草,随后向乔松提起家中粮食短缺的事。
乔松安慰道:"别着急,媳妇。我在碗柜后的墙缝里藏了七百来文钱。等这地里的杂草除完,我就进城采买些粮食。
你好好想想还需要什么,一并告诉我,我都给你买回来。"
乔乔长舒一口气,神情轻松了许多。她细数家中所需,"咱家油罐见底了,方才我向邓婶借了些。
待你明日进城,记得买些还她。对了,城里可有卖辣椒的?芝麻也得添些,酱油更是一滴不剩。
菜园里就那几根黄瓜苗,要不咱再买些种子?还有......"
越说越觉得该添置的东西多,乔乔不禁急了起来,"要不我随你一起去可以吗?家中缺这少那,一时半会儿难以周全。
到了城里,见着什么家里要用的,也好当场置办,你看成不?"
"好,咱俩一道去。不过辣椒倒不必买,村里各家都有存货,老宅那边......"乔松话到一半,眉头不由得紧蹙起来。
乔乔见状,立即岔开话题,"那敢情好,咱去邓婶那买些,不,买多些。
我好做成辣酱,再给你拌野菜,那滋味可是一绝!"
"好好好,回去我就把银钱全都交给你,你看着想买啥就买啥。"乔松心想,有这般贤惠的媳妇,何必再惦记那些无情无义的人?
真是糊涂了。
"媳妇,你待会儿采了野菜先回去,我去后山转转,设几个陷阱,看能不能逮几只兔子。"
—— 引自章节:第2章
"掌柜的,咱们就别提以前的事情了。好在我运气好,娶了个会心疼我的贤惠媳妇。"
"好好好。你这乔小子也算是苦尽甘来。有个媳妇体贴就是好,你们夫妻俩好好过日子啊。
几年前,我刚开这酒楼时,采买私下里总要耍点小聪明,以次充好的换食材酒水。要不是乔小子及时发现,我这酒楼恐怕就成为黑心店了。"
"这是哪里的话?掌柜的。"
"我心里都明白。方才说你今日带了野味来?快拿出来我看看。"
待看到乔松用草绳系着的野兔,掌柜的顿时眉开眼笑。
"这兔子不错,每次你带来的野味都比别家的看着新鲜。这样吧,一只三十文钱。你看如何?"
这兔子往常最多不过二十文一只,通常都是十五文一只。"掌柜的,您给得太多了。
您这样,下回我还怎好意思来您这儿卖野味啊?"
"我可绝对没有多给。
这天气刚回暖,许多猎户都还没进山,最近没什么野味。
来我这酒楼的,都是冲着厨子的手艺来的,新鲜的野兔,自然给的价格高些。"
"多谢。"乔松收下卖兔子所得的九十文钱,向店家致谢后,便领着乔乔前往油盐店铺。
他们采购了调味品和碎米。随后,应乔乔的要求,两人来到了一家经营种子的货栈。
"大哥,那个圆圆的东西是什么?"乔乔的目光被角落里簸箕中的土豆吸引,装出一副平静的样子。
生怕伙计看出端倪而抬高价格。
"嫂子,这东西放这儿好多天了,压根没人买。是我家少东家在外面购货的时候跟外商人换回来的。"伙计回答道。
"怎么会没人买呢?"乔乔故作疑惑地问道。
伙计解释道:"少东家说过了,这玩意若是变绿了,就会有毒,吃了会上吐下泻。"
"这东西不是还没变绿吗?大哥,你给开个价吧?"乔乔继续问道。
"这样吧,五十文钱,这簸箕和后面那筐,一并给你。不过吃了要是出什么问题,就别再吃了。
外地来的新鲜玩意,我们店里人都没尝过。"伙计提议道。
乔松看着妻子爽快的付钱,心中忐忑,想要阻止却又不忍打断她。他暗自下定决心,今后要多去后山猎捕野味卖钱。
妻子为了多省点钱,买下这可能有毒的东西,他就又心疼又自责的。
"相公,不用担心,你看这不是还未变绿吗?若是变绿了,咱们不吃了就好,种在地里如何?"乔乔安抚道。
"媳妇,你可得记住。若是变绿了,就绝对不能吃了啊!"乔松叮嘱道。
"好的,我记下了。"
见妻子应允,乔松这才带她去了隔壁的货行。
—— 引自章节:第3章
乔乔踱进灶房,取来几个方才从邓婶子那儿买来的红辣椒,又拿了一小块鲜姜和几根葱。
他先将辣椒籽小心翼翼地取出留作来年的种子,而后将三样佐料洗净切碎,放在同一个瓷碗之中。
随后,她仔细将炒菜用的大锅和煮饭的小锅清洗干净。
他用碗盛了满满一碗粳米,淘洗干净后将淘米水留下,待会儿用来清洗鸡杂。
又取了两个土豆,先洗干净,去皮切块,与米同置一处用文火焖煮,这才出门处理那些鸡杂。
乔乔挑了根结实的鸡毛,将鸡肠翻个里外,挤出污物,复又用水冲洗;继而剖开鸡胗,去除杂质,同样用水清洗。
最后将鸡肠与鸡胗放入碗中,撒上两小撮盐揉搓许久,搁置一旁,时间久些也更为干净。
这年月盐价贵的离谱,她也没办法。
如今条件有限,只得用盐腌制更久,再用淘米水浸泡了。
料理完所有鸡杂,乔乔将鸡架和姜片下锅加水用猛火煮沸,待水开后又改用文火炖煮许久,这才将乔松剔好的半只鸡肉放入一同煨煮。
很快,土豆饭的香气弥漫开来。
乔乔急忙洗了把新鲜的野菜。此时,炒制鸡杂的香气已悄然飘散至院落。
正在院中修整农具的乔松循着香味匆匆进了厨房。
"媳妇,你做的饭也太香了吧?今天吃啥啊?"
瞧见乔松目不转睛地盯着大锅,又不住地搓手,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样,乔乔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哪里是村里人口中脾气差、会打人的粗暴汉子?
明明是个贪吃嘴馋的小孩子啊!
"是炒鸡杂。再等一会儿,我把鸡杂全都盛出来,再把野菜焯水,和鸡杂一同翻炒一遍,就能端上桌了。"
说着,她麻利地将锅中鸡杂盛出,又添了两碗清水入锅。
闻着这诱人的香味,乔松按捺不住,为自己和乔乔各盛了碗米饭,又将乔乔调味的鸡汤端了出来。
待乔乔端着鸡杂炒野菜进了堂屋,只见乔松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手中的菜盘,她不禁笑道:"可以开饭了。快去洗手吃饭。"
一口鸡杂炒野菜入口,略带辛辣,又有野菜的甘甜与芳香,鸡杂更是毫无异味,反而爽口可口。
连鸡肠也别有风味!
再尝一口娘子所言的土豆焖饭,当真是人间美味,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吃到这般美味又味道独特的饭!
"媳妇,今天你做的饭也太好吃了吧?"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锅里还有许多呢,还有鸡汤没端上桌呢。"这简单的鸡杂炒野菜,乔松吃得津津有味。
乔松咕噜咕噜灌了口鸡汤,满足地咂咂嘴。
"媳妇,这鸡汤可真鲜啊。明明是同样的鸡,你炖的就比老屋那边的更有滋味。"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