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堵上西楼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6-05 10:22:14
状态: 连载
字数: 5.48万字
阅读人数: 8.56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慢热+种田+抄诗+权谋+江湖庙堂+美女】陈小富穿越到大周王朝,成了开阳神将府的一个目不识丁的私生子。坐拥花溪别院还有良田千顷,更主要的是还有一个倾国倾城善解人意的未婚妻。没有狗血的退婚,陈小富对这日子很满意,本打算就这样逍遥快活一辈子,却不料那该死的才华令他一朝出名天下知。陈小富从临安走入了帝京,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
第14章2025-06-05 10:22:14
【原文摘录】
老夫人一改昔日温雅模样,她颤巍巍伸出手指着面前羞愧垂头的老太爷,那双老眼里仿佛要喷出了火来。
她深吸了一口气,又怒斥道:
“即安需要读书么?”
“这些年我开阳神将府虽说稍有没落,就凭这花溪别院和别院外那千顷良田,保即安一世无忧有问题么?”
“陈临渊,你是老糊涂了!”
“这孩子一出生女皇陛下下旨赐名小富字即安,你不懂这名字的意思么?”
“你读了一辈子的书,这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我就问你现在怎么收场?”
“......”
偌大的花溪别院,因少爷的死和老夫人的怒,所有的下人们皆噤若寒蝉。
翠红双手紧紧的捏着衣摆站在卧房的那张床前,心里紧张极了。
主要倒不是床上的那具尸体。
而是来到别院侍候少爷十三年,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老夫人发怒。
老夫人为了一个私生子对老太爷发如此之大的脾气......许是因为少爷从小就是老夫人一手养大的缘由吧。
毕竟这十三年来远在帝京的老爷仅仅只回来了两次。
那两次老爷与少爷说的话只有两句。
第一句是‘嗯......又长高了一点。’
第二句是‘你这辈子就呆在临安吧,读不了书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言语间并没有父子之间的温情。
在翠红听来甚至没啥感情。
想想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听说在帝京神将府里的那位大夫人家世并不简单,性子还颇为强势,对于老爷在外面有了个私生子这件事显然是介怀的。
老爷对这个私生子的态度极为冷淡,既然说了少爷这辈子就呆在临安,想来这已是大夫人最后的底线。
至于读不了书也不是什么坏事,这句话大抵指的是少爷没本事就不会引来大夫人的关注。
大夫人懒得看花溪别院一眼,帝京的开阳神将府就能安然一点。
还好有老夫人。
听说少爷一出生就被老夫人带来了临安,在老夫人的宠溺之下,少爷荒唐了十七年——
说是荒唐其实也算不上。
少爷就是喜欢玩耍罢了。
比如斗蛐蛐。
比如蹲在树下看蚂蚁。
也比如......这两年随着年岁增长,他喜欢在春夏之交去青鱼巷子的茶楼上看临安城里的那些花枝招展的姑娘。
若说品性,在翠红看来少爷的品性并不坏。
他从来没有仗着神将府或者花溪别院少爷的身份去做恶!
他的胆子很小。
他的内心很是脆弱。
也很善良。
比如对这花溪别院的下人们,少爷从来就没有少爷的架子。
大抵也正是如此,两年前老爷回来与老夫人有过一番长谈,翠红路过,听到了老爷说的几句话——
—— 引自章节:第1章
稳了稳心神,他看向了那个满头银发的、热泪盈眶的慈祥老妇人,她是这前身的奶奶,便也是自己这一世的奶奶了。
记忆中自己是由这位老奶奶养大,却又说不上太亲密。
那是一种很复杂的感觉——
她好像对自己很是疼爱,却偏偏又若即若离。
她住在花溪别院的东院,自前身六岁之后,她来南院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她甚至有时候一个月也没有过来一次。
偶尔过来也只是在这院子里走走,看前身斗蛐蛐,问一问冷暖,需不需要再添点衣物什么的。
祖孙二人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
这种疏离来自于十一年前,前身六岁时候。
帝京开阳神将府的那个不负责的父亲与他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十一年前的那个春天回来了一次,带着他们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也就是前身名义上的弟弟和妹妹。
那个弟弟五岁,妹妹只有三岁。
知道自己是私生子这个身份也就在那年。
这话是弟弟说的。
弟弟名叫陈宥宁,斗蛐蛐输了,他竟然大怒,指着前身的鼻子大吼:
“陈小富,你这个私生子竟然敢赢我!”
而后,他一脚将前身的蛐蛐踩死,又指着前身的鼻子吼道:
“你别叫我弟弟,你这个无名无分的私生子凭啥叫本少爷弟弟?”
“本少爷可告诉你,将来开阳神将是我陈宥宁继承,神将府是我的,这里......这花溪别院我很喜欢,也是我的!”
“至于你......给本少爷牵马都不配!”
前身呆立当场。
当父亲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离开花溪别院的时候,他爬到了那颗榕树上,透过榕树浓密的叶子看着他们的马车离开,直到不见踪影依旧没有下来。
他望着通往帝京的那条官路望到月上中天。
没有人看见他泪流满面。
也没有人知道在那一刻,他心里所想就是去帝京,找那个冷漠的父亲——
不是求他收留,而是想要问问他究竟是不是私生子。
问问他的母亲是谁。
母亲她在哪里?
还好奶奶并没有走。
奶奶便是他唯一的依靠。
私生子和母亲这两件事成了他心里的结,某次他去了东院找了奶奶很认真的问了问。
奶奶惊诧当场。
而后抱着他,并没有否定他私生子这个身份。
奶奶说......
“即安啊,既然你知道了,奶奶也不瞒你。”
“你的母亲她啊......她在诞下你的时候就死了。”
“你有奶奶,奶奶不会让人欺负你的,就算是你那弟弟陈宥宁也不行!”
听说奶奶给父亲去了一封信。
—— 引自章节:第2章
与这张总算有了几许血色的清秀文静白皙的脸很是不配。
故,翠红在给他梳理头发的时候便将周围的长发给挑了那么少许在头顶上挽了一个发髻。
用一根桃木簪子别住,完美的遮掩了那一撮短发的瑕疵,让铜镜中的少年郎看起来干净利索还很是帅气。
摸了摸这张小白脸,陈小富并不是太喜欢。
有点娘。
得晒黑一点,方能表现出雄性的阳刚。
这身子骨的底子本就很弱,再加之在床上躺了十余天的缘由,从房中走出,陈小富觉得脚下有些虚浮。
得锻炼锻炼了,其余都是虚的,唯有强壮的身体才是自己的。
其实这花园早已看过。
入恭的时候看的。
很大,很美。
偌大的花园大抵占地有三五亩,其间有奇花异草,有假山荷塘,也有小桥亭台。
与上辈子见过的苏园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表现的皆为精致二字。
在青石铺就的甬道上缓缓而行,左右便是花圃,有阵阵花香扑鼻,有只只蝴蝶翩翩。
后花园里很安静——
老夫人早已下令,少爷需要静养,南院除了翠红和老黄,所有下人不得入内。
翠红是他的贴身丫鬟。
老黄......
老黄是花溪别院南院的门房。
他是一个年约五旬的跛了一条腿的胡子拉碴的酒鬼。
似乎也是这花溪别院里除了老夫人和老太爷之外对他最上心的人。
因为从醒来到现在的这十三天里,老黄来过他的房间十三次!
只有第一天他是在傍晚跟着翠红来的。
其余十二天,他都是深夜时候偷偷来的。
他以为陈小富已入睡,却不知道陈小富是在装睡。
时差还没倒过来。
就在陈小富眯着的眼缝中,借着窗外明亮的月色,陈小富能看见老黄的那双有些浑浊的眼里的那一抹温情。
那十三天,老黄没有喝一口酒。
第十三天,也就是昨夜,老黄杵着一根拐杖在他的床前低声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哎......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不管如何,你都需要学点武功来防身了。”
好事坏事指的是什么?
自己活过来当是好事才对,老黄的这句话似乎另有深意,莫非是帝京开阳神将府的那位见自己已长大怕自己与她的儿子争夺神将府的家产意图对自己不利?
武功?
原主的记忆中没有武功,只有蛐蛐,蚂蚁和那些穿着长裙的临安姑娘的白皙的脚踝。
对于武功陈小富有些好奇也有些期待,刀枪不入显然不科学,轻功......这更不科学。
但穿越这种事都发生了,科学这个东西似乎本身就不太科学。
—— 引自章节:第3章
“看书还是算了,伤神。”
陈小富那双修长的眉微微一扬,嘴角微微一翘,收回的视线落在了餐盘上。
一盅燕窝。
一碗粥。
一个煮鸡蛋。
还有两碟小菜。
肚子有些饿了。
饭得先吃。
陈小富用饭,翠红站在他的身后还在为他刚才的那句话惊诧——
少爷因被迫读书不惜从书楼的第三层跳下以寻死!
还好少爷福缘深厚,这临安城那么多的郎中都断定他死了,他偏偏自己活了过来。
老夫人说,活着就是最好的。
即安......他已小富,多求一分都是莫大的罪过。
可现在,少爷竟然不喜蛐蛐而说想要看书!
翠红心里又莫名一慌。
少爷的脑子似乎出了问题,这件事呆会得向老夫人和老太爷禀报才行。
“吃饱了没有?张大夫说饮食需以清淡为主,食七分饱即可。”
“嗯,明儿个早饭再给我多加一个蛋。”
“......好。”
翠红收拾了碗盏,转身正要离去,却又止步回头说了一句:
“少爷,要不呆会奴婢去给少爷请个戏班子来给少爷唱戏如何?”
陈小富摆手:“不用,你去忙吧,我再坐会。”
“......好。”
翠红抬步离去,陈小富再次梳理着记忆。
记忆中有用的东西并不多,却也可以确定这不是自己曾经所熟悉的那个世界的某个朝代——
虽叫大周王朝,却不是姬姓的天下,自然是没有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
它是女皇陛下的!
女皇陛下姓周,开国仅十六年余。
至于其它,原主的记忆中便没有了。
陈小富起身,转身,也离开了凉亭。
还没有适应这柔弱的身子,他走得有些慢。
走过照壁,跨过那道月亮门。
四处依旧寂静。
循着脑海中对那处书楼的印象,他出了南院的大门。
大门的左边有一间耳房,那便是门房老黄的居所。
耳房的屋檐下摆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记忆中老黄几乎成天都躺在那把椅子上,一边就着花生米沽酒一边双眼无神的望着远方的天。
一年四季皆如此。
也不知道他究竟在看什么想什么。
那是一个孤僻的人,与原主的交流几乎是没有的。
他似乎就是在履行着门房的这个职责,可现在看来他在别院的地位似乎颇高,对自己也非如他所表现的那般冷漠。
椅子上没有人,也不知道今儿个他去了何处。
陈小富没有多想,转身向北院而去。
没多久,陈临渊陈老太爷与老夫人来到了南院。
片刻,南院沸腾。
“即安呢?”
“翠红,即安去哪里了?”
“快快叫家丁搜寻,跳荷塘里找,莫非他又寻了短见?”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