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不问岁月任风歌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4-26 12:54:41
状态: 完结
字数: 11.43万字
阅读人数: 9.37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穿越大唐,身为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历史上著名的六位帝王丸。本想战战兢兢苟着,等武则天死了之后亲政,谁料武则天竟和高宗李治同时身亡。李旦:母后不在,看朕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大唐!嗯~就先从不让李隆基出生开始。武则天:想不到朕居然重新回来,既如此,那就先将那三个逆子一一斩杀。嗯~就假装和先帝一同身亡,骗那三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
第17章2025-04-26 12:54:41
【原文摘录】
听闻皇帝驾崩,李旦并未诧异,转头看向屋外的寒风,淡然道:“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没有人知道,此刻的李旦不是以前的李旦,他的脑中多了一些千年后的知识。
从十岁那年开始,他就发现自己不太正常,脑中时常有那种奇奇怪怪的记忆冒出来。
有时候他自己都分不清,究竟是李旦还是那个穿越而来的人。
对于那位见过几面的父皇,李旦心中根本没有任何感情。
特别是脑中的记忆告诉他,李治会在683年病亡时,他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所以,乍然听到李治身亡,他并不奇怪。
可一旁刘易从却急了。
“豫王殿下,陛下和天后同时驾崩,此事怕是有蹊跷啊,如今朝中传来消息,请您立即回洛阳治丧。”
李旦依旧是一脸淡然:“不就是回去治丧嘛......”
可话说到一半,他脸色陡然大变,猛然齐声,死死盯着刘易从:“等等,你刚才说天后也驾崩了?此事当真?”
“千真万确,这是朝中发来的秘令!”
刘易从连忙从袖口掏出一份秘令。
李旦接过秘令一看:“陛下龙体不平,于日前崩,天后痛哭不已,哀毁行过度,随陛下去,请豫王殿下俟诏,即赴洛阳治丧。”
“哐当~”
秘令掉落在地上,露出了李旦那张无比震撼的脸。
记忆中,高宗李治身亡后,武则天把持唐朝几十年,甚至改国号为周。
可现在,武则天居然随着李治一同身亡!
这......难道就是蝴蝶效应吗?
莫非是因为他的来到,改变了历史?
难道,他就是天选之子,是老天让他来改变大唐的?
身为武则天第四子,平日里十分低调,刻意保持谨慎,暗中结交了一些人,本想苟到武则天百年之后,他再大展拳脚。
可现在,武则天死了。
他成为皇帝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没了!
虽然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对权势十分热衷的妹妹,但他相信那三人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他要力挽狂澜,要让大唐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王朝,他要改写历史!
越想越激动的李旦眼睛一眯,闪过一抹异色:“传令,立即赶往洛阳。”
刘易从脸色大变,身形向后一步,堵住房门,着急道:“殿下,要三思啊!”
“如今二圣忽然薨逝,朝中之人对帝位虎视眈眈,此去洛阳,必定惊险万分。”
“何况此次就连被贬巴州的前太子李贤都在治丧之列,这不合常理,常言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二圣驾崩,朝中帝位空悬,必定会引发争斗。
—— 引自章节:第1章
重活之后,武则天眼中依旧只有对权力的热衷,她认为自己之所以会被神龙政变,完全是因为她太过心慈手软。
所以,这次她不但要杀掉三位皇子,还要将李唐皇室全部斩尽杀绝。
只要没有了李唐皇室,这个天下就是姓武。
朝中大臣,自然也就不会逼迫她退位。
为了此次计划顺利,她只将此事告诉了冯小宝等为数不多的亲信。
看着眼前冯小宝那张英俊的脸庞,武则天嘴角微扬,伸出右手食指朝他勾了勾。
冯小宝眼睛一亮,快步上前捏着武则天的肩膀,柔声道:“天后这次可把小人吓坏了,若不是您单独召见,小人还以为您真的......”
“嘘~”
武则天右手食指按住冯小宝的嘴唇,吹兰吐气:“假死一事,不可对外宣扬,否则......”
冯小宝脸色微变,连忙举起右手做发誓状:“天后放心,小人绝对不敢多言。”
“不过,此次前太子李贤和豫王李旦入京,该用何种借口将他们拿下?”
“借口?”
武则天右手食指从他的嘴角划过,放在他的耳边,轻轻揉了揉耳垂,笑道:
“杀他们,不需要借口。”
冯小宝一愣:“莫非天后想将这两人暗杀?”
根据消息,前太子李贤身边没有护卫,只有一家人正在赶往洛阳。
而豫王李旦虽然身边有些护卫,但以天后的力量,想将其暗杀轻而易举。
谁知武则天闻言却清瑶臻首,右手顺势滑落,将冯小宝身上披着的袈裟甩飞,轻笑道
“他们三人齐聚洛阳城,必定有人觊觎皇位,不用本宫出手,他们自己便会自相残杀。”
“只需等他们杀得两败俱伤,或者有人被杀,寡人再出现收拾残局即可。”
不管是两败俱伤,还是有人皇子被杀,她最后出面都可不费吹灰之力掌控局面。
届时,谋害亲子的名声不是她的。
甚至她还能因为斩杀谋害兄弟之人而提升名声。
到那时,她再登高一呼,说李唐皇室有人联合皇子篡位,将所有李唐皇室之人全部屠杀殆尽。
一旦计划成功,她再登基称帝将没有任何阻拦。
冯小宝睁大双眼,脸上露出敬佩之色:“天后果真妙计!”
说话间,身上的衣物逐渐褪去。
身体上的燥热让冯小宝双眼通红,原本还垂下的双手也开始不安分起来。
武则天一边享受,一边亲哼道:“那几个逆子可有联系朝中大臣?”
冯小宝将武曌的发簪摘下,轻笑道:“太子殿下得知先帝驾崩,第一时间就去拜访夏官郎中姚崇,散朝大夫狄仁杰,监察御史桓彦范等人
”
“哦?狄仁杰?”
—— 引自章节:第2章
李旦为了尽快赶往洛阳城,这几日不顾疲惫,昼夜兼程,只为能尽快赶到洛阳城,占据先机!
身后这支骑兵,乃是他的底牌之一。
虽然只有千人,但每人都是以一敌十的精锐之士,只要进入洛阳城,他们的力量将不容小觑!
提前暴露这支骑兵,不过是为了让朝中大臣见识他的底蕴,好在接下来的夺位之争中,取得更多大臣和世家的支持。
在阵阵马蹄声中,洛阳越来越近,只需再过几日便可抵达。
就在这时,空中一只鸽子“扑腾”着落入了骑兵队当中。
正在策马而行的李旦不禁眉头一挑,手中缰绳一拉,战马停下。
右手扬起,冷声道:“休息片刻!”
一声令下,骑兵齐刷刷停下,宛如时间静止一般。
片刻之后,参军刘易从策马上前,手中拿着一份情报。
“殿下,咱们在洛阳的人传来消息,太子殿下派人按照杀了前太子李贤一家,二十多口人,无一活口。”
说话间,他恭敬地将情报地上。
李旦眼睛一眯,闪过一抹寒芒,伸手接过情报一看。
“前太子从巴州出发,行至半途,遇到刺客,全家和随行二十多人,无一活口,行凶者乃太子麾下!”
简单的一句话却让李旦意识到此次洛阳之行,充满变数。
“前太子无权无势,此次不过是回来参加父皇和天后葬礼,太子何故派人将其灭门?”
李旦眉头紧锁,露出凝重之色:“太子性格犹豫,不是如此凶狠之人,这其中必定有蹊跷。”
一旁刘易从脸色微变,忽然跪倒在地上:“殿下恕罪!”
“嗯?”
李旦挑眉,居高临下盯着他:“何故请罪?”
刘易从冷汗从额头上流下,颤声道:“前日锦衣卫传来消息,洛阳城传出前太子李贤此次回来是为了夺权篡位。
属下认为此事太过荒唐,加上殿下吩咐过,没有重要之事不可打断行军速度,属下这才没有见此事禀报。”
锦衣卫,也是李旦的底牌之一。
只不过这条消息太过匪夷所思,一个无权无势,被废了的前太子,怎么可能来洛阳城夺权篡位?
所以,刘易从认为此事没必要告诉李旦。
没想到,就是因为此事而导致李贤一家被灭门。
李旦反应过来,脸上浮现一抹冷色:“如此说来,是太子相信了传闻,这才派人将前太子一家灭门!”
刘易从连忙点头:“目前来看,确实如此,不过殿下,若此事属实,那您此次洛阳城之行必定危机重重啊。”
虽然他们有锦衣卫,有身边这支玄甲骑兵,但太子李显在洛阳城经营许久,手中掌握的兵马远超他们。
—— 引自章节:第3章
“这是朝廷的命令,还是他武三思的命令?”
武三思乃是武则天之侄,这些年在皇帝病重时期,备受武则天看重,被封为右卫将军,负责宫廷的守卫工作。
如今已经是升迁到了礼部尚书!
现在双圣驾崩,治丧一事自然是礼部说了算。
何况来俊臣区区一个大理寺少卿敢在此刻拦住他的去路,若是没有武三思的授意,他是不相信的!
他不想和此人纠缠,只想尽快前往洛阳,掌握局势。
点出武三思,不过是想让来俊臣知道,他根本不惧对方。
就算知道了靠山,他依旧要去洛阳城!
双圣驾崩,何等的天赐良机,他岂能错过?
穿越至今,他对外表现出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实际上在暗地里却做了许多事。
本以为要熬到武则天篡位,没想到武则天现在就死了!
他等不及了!
他要立即前去洛阳城治丧,并全面接管大唐!
“这......豫王何出此言?”
来俊臣听到武三思的名字,脸上露出几分不自然之色:“武大人身为礼部尚书,怎能代表朝廷下令,是您多虑了。”
“是吗?”
李旦冷笑,嘴角浮现一抹讥讽之色:“不管本王是否多虑,谁都不能阻拦本王前去洛阳城为父皇和母后吊唁!”
“滚开!”
手中马鞭扬起,在呼啸声中,猛然挥下。
“啪~”
措手不及的来俊臣只感到脸上火辣辣的疼,随即眼前视线竟是变成了红色。
剧烈的疼痛让他本能地伸手捂着脸颊,殷红的鲜血,顺着他的手指缝流了下来。
一股刺鼻的味道混合着鲜血涌入口鼻!
来俊臣知道,他被打了。
“你......你竟敢打我!”来俊臣捂着脸,单独露出来的那只眼睛死死盯着李旦。
血红的眼神中,带着浓烈的仇恨!
“怎么,你不服?”
李旦轻蔑一笑,右手马鞭再次扬起,这一次是朝来俊臣的身上打去。
“啪!”
“啊~”
伴随着惨叫声响起,来俊臣竟是被这一鞭子抽得倒退数步,看向李旦的眼神充满了恨意。
“本官是大理寺少卿,你无故殴打本官,本官定要向朝廷要个交代!”
来俊臣死死盯着李旦,一边任由鲜血流淌,一边咆哮道:“就算你是豫王也不能无法无天!”
身为大理寺卿少卿,武三思麾下最忠心之人,平日里只有他在大理寺对人用刑,什么时候轮到别人对他用刑?
内心的不平衡,身体上的伤痛,一再刺激着他的神经,让他忘记了自己和李旦的身份差距!
“看来你还是不服!”
李旦冷笑道:“既如此,那本王现在就告诉你,这天下究竟是谁的!”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