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弄墨的傻子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4-25 11:01:18
状态: 连载
字数: 11.70万字
阅读人数: 3.71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现代小人物穿越古代,成为一个刚继位的小皇帝。关键是他没有任何政治经验,要如何才能管理一个偌大的帝国?关键还塔马是一个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帝国。
【目录】
第一章 继位
第二章 静安皇后
第三章 建议
第四章 学习
第五章 遍地灾祸
第六章 朝会
第七章 拍板
第八章 皇庄
第九章 匠户
...
第十章 惊喜2025-04-25 11:01:18
【原文摘录】
不是当皇帝不爽,而是当一个内忧外患,已经运行了两百七十年的帝国里当皇帝很不爽。
两百七十年啊......
按照王朝三百年论。
这他么的就是一个即将亡国的帝国,属于晚期的已经不能再晚期的那种。
而且,现在已经有亡国之象了。
江城穿越的这个国家叫——大宁。
这是一个和大明除了名字不一样,其他的基本上都差不了太多的异世界国家。
不论是制度体系,还是官员职位,更包括历史的发展轨迹。
都大相径庭。
同样的开局一个碗,同样的由南打到北,同样的靖国难、清君侧……
同样的江城是第十六位皇帝……
不同的是继位晚了几年,又年轻了几岁。
这个国家从宁太祖江元烨开国到现在,已经两百七十年了,以往所积攒的矛盾都在如今一一的爆发。
先帝在位期间,西南土司作乱,西北天灾导致农民起义,东北建奴反叛,东南各种官商勾结,偷税漏税,全国各种土地兼并,天灾、藩王、军阀闹事.....
再加上国朝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少,到了现在养军队都是问题。
如今这些问题依旧存在。
让江城来到这样的国家里当皇帝......能不郁闷吗?
梳理完原身记忆,照了照镜子,看着镜子里年轻稚嫩和自己年轻时一模一样的原身,轻轻叹了口气:“哎!来都来了。”
“来人,给本王更衣。”按照原身的记忆喊道。
至于为什么不称朕?
因为今天才是登基大典,登基之后才能称朕。
那为什么不称孤?毕竟太子自称就是孤。
因为,先帝不是江城的爹,而是他哥。
和明朝一样,大宁同样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先帝在位十三年,任何地方都乱的一塌糊涂,不管是后宫,还是朝堂。
后宫争风吃醋之激烈,是历朝之罪,先帝的好几个孩子都被残害的夭折了,甚至皇后都被害到无法生育。
虽然凶手都被先帝处理了,但是,死了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
后面几年,或许是先帝对后宫之人的失望,或许是对人心的厌恶,先帝不但没有纳妃,就连后宫的妃子都很少宠幸。
整天沉迷于美酒和木匠事业。
这也就导致,先帝无子。
而先帝突发恶疾暴毙,按照太祖定下来的制度,江城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虽然继承大位的时候出现了很多的幺蛾子。
但,最终还是确定了下来。
毕竟,这是个超级无敌的烂摊子。
不一会,两个婢女进来,给江城穿好了龙袍,然后,随着礼仪人员,一起去往太庙举行典礼。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继位
其二,就是确认之后的发展方向,好做出应对。
江城也没有多想,直接了当的说:“没有啥意思,就是灵光一现想到的,又感觉这个年号比较好听,所以就取了。”
徐登峰:“……”
不止徐登峰无语,大家都很无语。
作为皇帝,年号也可以视做执政理念、在位时期的目标,以及伟大的愿景。
取年号的理由很多,大部分都是符合自己政治目标的,但唯独没有仅仅只是因为喜欢的。
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哦,好吧!小皇帝今年只有十六岁,还不是个成年人。
大家无语。
一时间场面有些冷。
“咳咳,”江城请咳一声,缓解一下冷场的气氛,然后又继续道:“既然大家没意见,那就这么定了。”
我们很有意见,只是对你很无语。
从江城的回答,让大家才清楚的认识到——他还是个孩子。
说话做事,只凭喜好,没有成年人的稳重与深思熟虑。
即使选年号的事情上表现出来有点强势,有点脱离掌控,但也无伤大雅。
毕竟一个孩子,多忽悠忽悠就行了,多说些假大空的道理,多传些为国为民的事件,多给他灌点心灵鸡汤……那自己的日子还不飞黄腾达。
这事,他们有经验。
毕竟,当初就是这么忽悠先帝的。
之后就是剩下的一些礼仪之事了。
国家艰难,很多事情都简洁化,这次的登基大典也一样。
“典礼结束,各位回去准备好明日朝会的事情。”
在太监的一声宣告之中结束了这次登基大典。
“慢着。”
就在大家准备离去的时候,江城喊住了大家。
大家疑惑的望了过来。
“朝会改成辰时(早上八点)吧!”
……
众人又是无语。
感觉这个小皇帝有点不安分。
他们很不喜欢这样的人,毕竟,不安分就会瞎搞。
瞎搞,很有可能就会破坏很多已经形成的对他们有利的惯例。
“陛下。”
这次是内阁次辅沈坤然说道:“早朝的时间是太祖在位时定下来的,贸然更改,有违祖制。”
底下人也纷纷跟进,:“祖制不可轻易更改。”
太祖定下的朝会时间是丑时(凌晨1到3点)。
这是个正常人类上班的时间?
我宁愿早八。
江城直接摆烂的说道:“太祖定下的时间实在太早了,我起不来。”
顿时。
众人眼睛都亮了。
早说啊!
我们为什么反对?不外乎就怕你瞎搞,破坏了我们的利益。
像这种改了对我们有好处的事情,还请加大力度的更改,最好改到直接不上朝,跟庭甘与千经两朝一样,直接几十年不上早朝最好。
庭甘、千经,就相当于大明的嘉靖与万历。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静安皇后
结束唐末乱局的是一个叫楚天雄的人,他建立了一个和大宋差不多国家,名为大武。
之后的发展和后世的历史有有些相像了。
大武,也分为北武和南武,最后被北边的游牧民族大蒙所灭。
后来,宁太祖以驱逐鞑虏,恢复华夏的口号灭了大蒙,建立大宁。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大致历史。
“该从哪方面学呢?”江城继续问。
张皇后稍微思索便回道:“资治通鉴吧,这本书,是历代帝王必看之书,还有史记。”
这个世界虽然没有大宋,但是资治通鉴,还是在大武朝诞生了。
“好,那朕先去看书了。”
“陛下且慢。”
江城提出告辞,却被张皇后阻止:“该考虑你的婚事了,如今已继承大统,继承人的问题是要早早定下来的,这对你、对整个帝国来说,都是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随后,张皇后以一种调侃的语气继续说道:“有没有看上哪家姑娘?我去帮你说亲。”
瞬间,江城有了一种被家长催婚的感觉。
不过,张皇后说的没有问题,皇帝的婚事,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于国家继承人和稳定的问题。
先帝暴毙,为什么会出现群魔乱舞、宫女怀有龙种的事件都出现了十几起?
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一个稳定的继承人。
“这到没有,皇嫂看那家姑娘好,你帮我说呗!”
江城本人倒是看得很开,没有什么非爱情不结婚的情节。
在后世活了三十年,还是单身狗一条。看了那么多关于爱情的电视剧、小说。
可是在现实中却没有见过真正的爱情。
很多的都是凑合着过日子。
凑不下去了就离婚。
就是这么简单。
那种至纯的爱情,或许有,但那也是一段时间。
年少无知的时候或许是,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种爱情也会逐渐的变味。
不一定都是变坏,但,也确实是变味。
成年人嘛,爱情更是一种扯淡,更多的还是看利弊。
“真的没有?不是你出宫三年半年,没有遇见一个喜欢的?”张皇后问道。
“真的没有。”
江城的原身,出宫然三年半年,基本上就没离开过王府几步。
他不是那种纨绔祸害,也不知哪种喜欢玩的人。
更像是一个安安静静的宅男,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
可别觉得是那种四书五经一类的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书。
而是小说。
大宁和大明一样,小说行业已经很发达了。(纸质手写)
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都出现了。
原身江城这大半年出王府就那么几次,还都是去买小说书的。
这也算是和现在的江城有了一点共同的爱好。
—— 引自章节:第三章 建议
这就导致看的脑袋疼。
干脆放弃看史书的打算。
脑子开始回忆记得的历史人事,看看有没有能帮到自己的。
想了半天,自己好像也不记得啥历史事件。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这些牛批的皇帝都是文治功绩一大推,军事方面更是百战百胜。
军事?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突然,江城的脑袋里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给江城打开了当皇帝的思路。
当皇帝要想完全掌控政权,首先必须要有军权。
可是该如何掌控军权呢?
宁国如今的军队局面和明末几乎差不多。
首先就是京师三大营。
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五军营,全国各地的精英步兵和骑兵组成。
三千营,全部为骑兵,而且是最优秀的骑兵。
神机营,主要是火器部队,火铳部队、火炮部队都有。
人数最多时三大营一共有几十万人。
但,那都是历史。
这个时候,估计已经和明末一样,各种吃空饷,喝兵血,糜烂不堪,战斗力不敢说为零,但也没有多少了。
再者就是,九边军镇。
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固原、宁夏、甘肃,这九个军镇。
九边军镇是太祖在位时期成立的,因为离京师有些距离,京师存在的问题,它们也一样存在,而且可能更严重。
唯一比京师好的地方,是它们真的有战斗力,而且还是比较能打的。
但,也因为远离京师,加上军官军户世袭的问题,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虽然不是唐末那种可怕藩镇割据,但也是听调不听宣,时常给你来一出兵变玩玩。
最后,就是遍布全国的卫所了。
卫所制度,还是太祖设立的。
太祖为了不消耗民力,划给军队土地,实行耕战一体制度,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所有才有了太祖那句,养百万大军,不费民间一粒粮的说法。
起初,这种制度效果非常好。
但是,时间长了,再好制度经不起破坏,因军官成了地主,私自吞军户土地,造成了大量的军户变成了佃农,甚至奴隶。
天下承平日久,他们又没有仗打,久而久之,早就丧失了战斗力,和真正的农民没有区别。
甚至,有的过得可能还不如农民。
唯一比农民有优势的地方或许就是可以比农民快一点的组织起来,但也仅仅就这一点优势了。
当然,这些军队都普遍存在欠饷的问题。
没办法,朝廷是真没钱。
这三个地方的军队,江城感觉最容易掌控的还是京营。
毕竟,京营是天子亲军。
但是,京营里的那些问题该怎么解决?
不解决那些问题,怎么让京营有战斗力?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