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老君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4-19 09:58:37
状态: 连载
字数: 10.62万字
阅读人数: 12.39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历史+假世子+科举+扮猪吃虎+打脸爽文】现代社畜杨云加班猝死,穿成侯府世子,睁眼竟被逼抽死生母!面对荣华与良心的抉择,杨云摔鞭怒吼:“这世子,老子不干了!”昔日仇敌落井下石,他却靠“文科生buff”狂刷科举副本,穷到啃野菜还不忘毒舌怼纨绔:“小爷的逆袭,专治各种不服!”京城第一美人郡主主动送钱,憨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
第11章2025-04-19 09:58:37
【原文摘录】
富丽堂皇的大堂内,朱红色的柱子笔直挺立,檀木雕花的桌案上摆着一盏青铜香炉,缕缕青烟袅袅升起。
他低头看了看手中握着的鞭子,那是一根牛皮制成的长鞭,鞭梢还沾着斑斑血迹。
杨云身前,是一个带着沉重手铐脚镣的女人。
她衣衫褴褛,浑身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
“怎么回事?我不是在加班吗?怎么......”
“当然是抽这个恶妇!”
还没反应过来,尖锐的女声从上首传来。
杨云抬头望去。
只见,一位身着锦缎华服的妇人正用一种近乎癫狂的眼神盯着他。
在她身旁,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正襟危坐。
男子眉目间透着威严,却又隐隐带着一丝不忍。
在他们旁边,还有一个十七八岁的锦衣青年。
他眉眼与中年男子有几分相似,只是眼神里闪烁着幸灾乐祸的光芒。
“这是......”
杨云的大脑嗡嗡作响,无数记忆碎片如同潮水般涌入。
轰!
记忆融合,他穿越了!
原主也叫杨云,是天应府世子,身份尊贵。
父亲杨成罡更是世袭大将军,权倾朝野。
他的亲生母亲,却是这个被打得奄奄一息的罪妇。
只因,原主这个世子,其实是个私生子。
十八年前,杨成罡玷污当时还是天应府下人的姜梅,导致姜梅怀孕。
与此同时,杨成罡的正妻余氏也怀有身孕。
命运弄人,姜梅和余氏几乎一同产子。
为改变自身和孩子的命运,姜梅做出一个疯狂的举动——她将她和余氏的孩子调包。
而后,姜梅带着真正的杨家嫡子——杨灿——离开侯府,从此销声匿迹。
直到前几日。
姜梅突然带着杨灿回到天应府,声称她心里一直有负罪感。
十八年来日夜煎熬,良心难安,才带着杨灿回来认祖归宗。
真相大白后,余氏勃然大怒,立刻将姜梅打入大牢,严刑拷打,百般折辱。
原主虽然得知真相,却不愿意承认姜梅是他的母亲。
毕竟,在锦衣玉食中长大,谁愿意承认有个阶下囚的母亲?
余氏才提出,只要原主亲手执行家规,将姜梅活活抽死,还能继续做他的天应府世子,享受荣华富贵。
杨成罡看着杨云母子,眼中闪过一丝怜悯,但仅是稍纵即逝。
十八年前犯下的错,加上余氏是当朝太尉的妹妹。
他根本不敢得罪,只能任由余氏处置姜梅。
这时,姜梅艰难地抬起头,看着杨云,声音沙哑地说:“云儿......对不起......对不起你,也对不起灿儿......”
—— 引自章节:第1章
“呵!”余氏冷笑一声,凑到杨成罡耳边低语,“老爷你看看,这对母子一丘之貉,都是贱骨头!”
“当初那贱人勾引你,这逆子也学她那般无耻!”余氏心中怨毒翻涌。
她让杨云打姜梅,正是要让这个害她失去儿子十八年的贱人,尝尝生不如死的滋味。
这个贱人,害得她的亲生儿子与她离心这么多年,还让她白白养大一个贱种。
不让杨云杀掉姜梅,难解她心头之恨!
“你少在这里装模作样!”杨灿突然开口,声音尖利。
“这些年,我在乡下吃不饱穿不暖,全都是你们母子害的!”
“你们占着我的位置,享受着我的一切!装什么慈悲?”
杨成罡眼神一凛,拍了拍杨灿的肩膀:“放心,为父必定给你一个交代。”
他转向杨云,沉声道:“刚才的话,当我没听到。”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天应府自有家规,按规矩,打姜梅五十鞭,再向你弟弟道歉。”
杨云毕竟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从小当作嫡子尽心尽力地抚养长大,要说完全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
至于姜梅......生死有命吧!
杨云低头看着手中的牛筋鞭子,心中一颤。
这等刑具,五十鞭下去,别说是一个弱女子,哪怕铁打的汉子也活不成。
“一切都是因你不检点而起!”
杨云深吸一口气,据理力争,“若非你玷污我母亲,何来今日之事?”
“逆子!”杨成罡勃然大怒,“我看,你是真不想活了!”
“老爷息怒。”余氏适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阴毒,“都是那狐狸精勾引你在先,才酿成大错。”
“云儿......”姜梅见亲儿子为她甘愿放弃一切,颤抖着声音道,“你有这份心,娘知足了!快打吧,打娘几鞭子。”
杨云猛地将鞭子摔在地上:“你是我亲娘,打你要天打五雷轰!”
“少在这装母子情深,恶心!”杨灿冷笑一声,快步上前捡起鞭子,“你不打,我来!”
话音未落,鞭子已经狠狠抽向姜梅。
杨云连忙扑上前去护住母亲。
那一鞭重重抽在他脸上,皮开肉绽,血痕触目惊心。
“她......她也养过你十八年......”
杨云忍着剧痛,死死盯着杨灿,“你怎能这么绝情?”
“养我?”杨灿冷笑,“让我在乡下受苦受难十八年,也配说养我?”
“对不起......对不起......”
姜梅泪如雨下,颤抖着手想去触碰杨云脸上的伤,“是娘连累你了,娘不该回来的......”
她猛地转身,朝着大堂的石柱冲去:“来生再见......”
—— 引自章节:第2章
见杨云要走,立刻围过来。
他身旁是工部侍郎的儿子徐子陵,长得白净,却总是一副阴阳怪气的样子,也是原主以前经常捉弄的对象。
还有刑部郎中之子孙德,个子矮小,却偏偏要踮着脚走路。
赵明远扇子一收,假惺惺地说,“怎么这般狼狈?脸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啊?”
杨云冷眼看着他们,没有说话。
他自然知道,这些人是来看他笑话的。
“听说你为这个贱婢,连世子之位都不要了?”
徐子陵阴阳怪气地说,“真是情深意重啊!”
“是啊!”
孙德附和道,“杨兄,你看你脸上的伤,要不要去看大夫啊?”
赵明远忽然眼睛一亮,“我有个提议,不如你从我胯 下爬过去,我给你十两银子看大夫,如何?”
“哈哈哈!”其他人大笑起来。
杨云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拉着姜梅要离开,却被他们拦住去路。
“怎么?要走?”
赵明远冷笑道,“以前你不是最喜欢耍威风吗?怎么成缩头乌龟了?”
这时,一个略显沙哑的声音响起:“杨云不稀罕你们那几个臭钱,别为难他了!”
众人回头看去,只见一个胖乎乎的少年挤过人群走过来。
“唐铭铭?”赵明远眉头一皱,“你算什么东西,也敢管我们的事?”
杨云定睛一看,这胖子不是别人,正是礼部侍郎之子唐铭铭。
他记得,这人以前总是默默跟在原主身后,任人欺负也不吭声。
“以前你们欺负我,是杨云把我当兄弟。”
唐铭铭挺着胖胖的身子,“他落难,我自然要挺身而出!”
他转头对杨云说:“杨哥,你先走,我帮你拦着。”
杨云心中一暖,没想到这个平日里看起来懦弱的胖子,竟会在这时候站出来。
“这份情,我记下了。”杨云郑重地说。
他刚要离开,赵明远挥手叫来几个家丁。
唐铭铭见状也喊来下人,双方对峙起来。
但很明显,赵明远他们人多势众。
“呵呵,一个礼部侍郎的儿子,也敢跟我们叫板?”
赵明远冷笑道,“给我打,往死里打!”
一声令下,他的家丁一拥而上,朝着杨云和唐铭铭等人扑过去!
这么多人一拥而上,不死也得落下个半残!
这时。
一辆雕花镶金的马车缓缓驶来。
车帘掀开,露出一副倾城绝色的面容。
那是一张足以让人忘记呼吸的脸庞。
她眉如远山含黛,眸若秋水盈盈,朱唇皓齿间似有清香溢出。
女人慵懒地靠在车窗边,淡淡开口:“这是在做什么?”
几个公子哥看清马车上的人影,眼睛放光。
他们争先恐后地凑上去,连声音都变得谄媚起来。
“原来是郡主啊。”
—— 引自章节:第3章
虽不算远,但对姜梅这样的妇人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云儿,你脸上的伤......”姜梅心疼地看着儿子脸上的淤青,“要不要去抓些跌打药?”
“不用,娘。”杨云轻轻握住姜梅的手,“这点小伤不碍事,钱还是留着要紧。”
以后他不再是天应府的世子,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在这个陌生的古代,他思来想去,最好的立足之地是科举。
自古以来,读书人受人尊敬。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封妻荫子。
即便不能高中,也能凭借学识谋得一份差事,衣食无忧。
只是,读书并非易事。
书籍、笔墨纸砚、束脩......哪一样不需要花钱?
虽然不知道刚才唐铭铭和郡主给多少,但沉甸甸的两袋银子肯定不少,也许......够吧?
杨云前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但好歹也经历过残酷的高考,是个文科生。
对于科举,他非是完全没有自信。
更何况这大盛朝的科举,说到底只是考些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罢了。
走到城郊,一辆破旧的牛车正在揽客。
赶车的是个皮肤黝黑的老汉,见他们过来,咧嘴笑道:“去哪儿?”
“去青山村。”
“那得走半天呢,一人五文钱。”
杨云扶着姜梅上车,牛车颠簸着驶上乡间小道。
道路两旁,稻田里不时传来农人的吆喝声,远处青山隐隐,炊烟袅袅。
一队赶着毛驴的商人迎面而来,身后驮着的瓷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路过一片竹林时,几个提着竹篮的村姑从林中走出,见到牛车经过,羞涩地低下头快步走开。
牛车又走一个多时辰,终于到青山村。
这青山村乃都城脚下一座郡县之地,村口有一棵巨大的老槐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
树下坐着几个老人,一边聊天一边摇着蒲扇,悠闲自在。
牛车夫将车停在树下,杨云扶着姜梅下车。
“云儿,咱们到家了。”姜梅指着不远处一间破旧的茅草屋说。
杨云点点头,环顾四周。
村里的房屋大多是土坯房和茅草屋,低矮破败,与京城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几个小孩光着屁股在巷子里追逐嬉戏,看到杨云和姜梅,都好奇地停下来张望。
老槐树下的几位老人也注意到杨云和姜梅。
其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喊道:“哎哟,这不是梅子吗?”
“这是你那个亲生的儿子?”
周围几个正在洗衣服的妇人也竖起耳朵,一脸兴致勃勃。
古代娱乐活动匮乏,家长里短的八卦自然是茶余饭后的最佳谈资。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