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喵呜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4-19 12:29:38
状态: 连载
字数: 5.82万字
阅读人数: 19.27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薨。朱元璋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正好在这时穿越而来的朱允熥认为,有必要争一争那个位置。要不然,等到建文三傻一顿折腾,四叔朱棣起兵靖难,兵临城下时,自己连当逍遥王爷的机会都没有。于是,册封之际,朱允熥提剑上朝,逼问朱元璋。“皇爷爷,你想杀我全家吗?”“请皇爷爷,赐孙儿一死!”“朱允
【目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
第15章2025-04-19 12:29:38
【原文摘录】
今天本该是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的日子,朱元璋圣旨已经准备好了,只差公开宣读,可是还没来得及宣读,只见朱允熥提剑闯了进来。
大殿外的侍卫,看到朱允熥提剑走来,本能地要拦截。
朱允熥用剑伤了两个侍卫,使得剩下的不敢对他动手,让他强行闯了进来。
刚开始,满朝文武还以为朱允熥当不成皇太孙,心有不甘,提剑来逼宫。
一个人逼宫,能有何用?
然而,谁也想不到,朱允熥开口便是求死,他们还以为听错了。
朱允熥没办法,不得不这样做。
他穿越大明,成了朱标第三子,但穿的时间太晚了,刚来就死了爹,还没来得及证明自己的能力,朱元璋马上要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
如果什么都不做,朱允熥接下来的命运,是要被圈养。
先是被朱允炆圈养在京,不敢让他去杭州就藩。
靖难之后,又被朱棣圈养在凤阳,最终落得一个暴卒的下场。
如此人生,不是朱允熥想要的。
穿越后不久,根据继承的记忆,朱允熥知道今天要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他必须破坏册封,再和朱允炆争夺那个位置。
一个只当了四年皇帝的废物,朱允炆也配坐上那个位置?
朱允熥决定豁出去,能够穿越到大明,已经死过一次,大不了再死一次,反正没有退路,这是他最后的机会。
以朱元璋的护短和重亲情,就算把事情闹大了,也不至于要杀了自己。
“殿下,快把剑放下!”
首先回过神来的是常升,急忙上前拉住朱允熥的手,想把剑拽下,又道:“三皇孙一时糊涂,恳请陛下恕罪!”
看到朱允熥提剑伤人,硬闯进来,常升暗叫不好,第一反应,当然是帮自己的外甥。
他们这些淮西武将,很希望朱允熥当上储君。
但是,朱允熥平平庸庸,得不到朱元璋重视,要不然,只要朱允熥表现得好一些,他们已经开始谋划,帮他争取那个位置。
现在要立朱允炆,常升他们肯定不服,也只能认了。
“允熥!”
朱元璋缓缓开口,目光往淮西武将,蓝玉等人扫视而过,淡淡道:“提剑求死,破坏册封,谁教你的?蓝玉,是不是你们教的?”
这个孙儿,一直很平庸。
他不相信,闯进来求死,是朱允熥本意,也没有这个胆识。
“臣不敢!”
蓝玉不敢多想,跪下否认道:“臣也不知道,殿下要做什么。”
那些淮西勋贵武将,跟随一起跪下。
刚才老朱的目光扫视过来,来自上位者的气势,压得他们不敢抬头。
就算蓝玉再怎么放肆,在朱元璋面前,也得服服帖帖。
“没有人教孙儿。”
—— 引自章节:第1章
朱允熥双手捧起长剑,上前两步,道:“既然皇爷爷想孙儿死,孙儿希望死在皇爷爷手中,请皇爷爷成全。”
“够了!”
朱元璋喝道。
声音如惊雷,震得所有人心里一颤。
关于常氏和朱雄英的死因,朱元璋不是没有怀疑过,当时也曾安排锦衣卫查过,但查出来的结果,没有任何问题,这才打消了他的怀疑。
朱允炆仁孝善良,吕氏这几年表现得很好,温婉贤淑,朱允熥和两个姐姐都是吕氏养大,朱元璋看在眼里,不会因为朱允熥一番话,产生了怀疑。
“来人,带三皇孙回去。”
朱元璋怕了这孙儿,不敢让他说下去。
怕他口无遮拦,胡言乱语,什么都敢说,先带回去,等会再好好教训这个小逆孙。
附近几个侍卫听了命令,过来想把朱允熥带走,但蓝玉见朱元璋轻飘飘地放下太子妃的事情,终于忍不住了,高声道:“慢着!”
太子妃常氏是他的外甥女,朱雄英是他的大外甥孙,既然他们死因存疑,蓝玉不想轻飘飘放下。
蓝玉质问道:“这件事说清楚之前,三皇孙殿下不能离开,臣想知道太子妃和虞怀王怎么死的,但陛下对此事置之不理,难道要包庇谁?”
他声音洪亮,也和朱允熥一样,目光直逼朱元璋,再无半点臣子的礼仪。
朱元璋眉头一挑,这个老匹夫在找死!
他早就不爽蓝玉。
现在还敢质疑自己?
自寻死路!
注意到朱元璋的杀意,朱允熥满头黑线。
早就知道蓝玉放肆,没想到蓝玉还敢公然质疑朱元璋,和朱元璋对峙,这是取死之道。
蓝玉越是嚣张放肆,目无君父,朱元璋越不可能给朱允熥机会。
夺嫡,越难了。
蓝玉他们,死得更快。
就算朱元璋真的包庇了谁,也不是蓝玉可以当着众人的面,在朝堂上如此质疑。
朱允熥不想看到蓝玉案再现,也想淮西武将能为己所用,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一个表现的机会。
如果朱标还在,镇得住蓝玉等人,大概不会死。
现在朱标不在了,无论老朱要立的是朱允炆,还是朱允熥,蓝玉他们都得死。
念及至此,朱允熥打量了一会身材高大的蓝玉,自己只有十四岁,身体还没完全长开,伸手够不到蓝玉的脸,只好说道:“凉国公,你低下头,过来。”
“怎么了?”
蓝玉不解,还是弯腰低头。
可是,朱允熥扬起手,一巴掌扇在蓝玉脸上。
啪......
清脆的声响,响遍大殿。
感受到脸上的痛,蓝玉当场被打懵了。
其他人也看懵了。
发生了什么?
外甥孙,敢打舅姥爷?
倒反天罡!
—— 引自章节:第2章
看到朱允熥当众索要储君之位,又一次把其他人整不会了。
就算一直得到朱元璋喜欢的朱允炆,又有满朝文官支持,也不敢说出索要的话,心里想要是一回事,但说出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蓝玉和常升他们听了,不知道多心急。
哪有人这样夺嫡?
“臣齐泰,参三皇孙一本。”
建文朝另外一个大聪明齐泰,见大殿上的气氛不那么紧张了,出列道:“三皇孙大逆不道,不仁不孝,公然索要储君之位,请陛下严惩。”
“臣附议!”
黄子澄第一个附和道。
“臣附议!”
其他支持朱允炆的文官,陆陆续续附和赞同。
朱允炆总算不怎么怕了,朱元璋不再计较朱雄英他们病逝的事情,自身还得到那么多文臣支持,优势在我,还是很稳。
朱允熥,你拿什么来和我抢?
那些匹夫只会打打杀杀,不懂夺嫡。
“允炆,你心里怎么想?”
朱元璋想看看,朱允炆的心思如何。
朱允炆恢复了淡定,作揖行了一礼,彬彬有礼道:“孙儿认为,既然三弟想要,孙儿应该谦让,请皇爷爷立三弟为储君。”
“父王在的时候,经常对孙儿说,我们兄弟之间,要和睦友爱。”
“一来,孙儿不想和三弟成为敌人,不想看到兄弟反目。”
“二来,正如三弟所言,孙儿不适合,请皇爷爷成全三弟,也请皇爷爷不要惩罚三弟,他只是一时冲动,想太多了。”
他还能很恰当地,表现什么叫做兄友弟恭,兄弟的和睦友爱。
皇爷爷喜欢看的是仁孝,是兄弟、亲人之间和睦,朱允炆投其所好。
朱元璋听了,赞赏地点头。
那些大臣一听,纷纷赞叹。
黄子澄和齐泰都在想,二皇孙这一手水平高啊!
这才是仁孝,才是一个及格的储君,最适合当大明下一个皇帝。
朱允炆很符合他们儒家的仁孝、谦让等思想,他们需要这样的皇帝。
再把朱允炆和朱允熥对比,差距明显体现出来了。
朱允熥发现朱允炆,真的很会装,道:“皇爷爷,既然朱允炆有自知之明,愿意退让,储君之位,孙儿实至名归,请皇爷爷立孙儿为皇太孙。”
“你这逆孙,真不会客气。”
朱元璋哭笑不得,问:“咱不立你呢?”
朱允熥道:“不立,孙儿请死。”
朱元璋再问:“也不同意,你又如何?”
他倒是想看看,逆孙还有什么手段。
朱允熥要上强度了,准备分析立朱允炆的害处,打击朱允炆的优势,动摇老朱的心思,叹道:“皇爷爷好狠的心,想让孙儿亲眼看到,身边亲人死得有多惨。”
—— 引自章节:第3章
“朱允炆连勋贵都镇不住,一定也镇不住诸位皇叔。”
“侄儿想问二叔一个问题。”
朱允熥说到这里稍稍停顿,目光落在一旁的朱樉身上。
朱樉道:“允熥想问什么,尽管问吧!”
朱允熥不客气了,问道:“父王不在了,二叔对储君是否有过想法?”
“父皇,儿臣绝对没有。”
朱樉听到这个问题,第一时间向老朱否认,但脸上的表情明显有些心虚。
作为老二,他肯定有过兄终弟及的想法,但不能承认。
知子莫若父。
朱元璋一眼能看出来,这逆子绝对有。
他还能看出来,不仅朱樉有想法,老三朱棡也有,甚至老四也......
老朱的脸色,慢慢沉下去。
“二叔没有,侄儿相信,但朱允炆呢?”
“诸位皇叔有兵权在手,尤其二叔,对朱允炆的威胁更大了。”
“朱允炆不是嫡子,难以让皇叔们信服,和皇叔们的关系也不好,再加上软弱无能,没能力让皇叔们为他所用,最后一定会利用大义,找理由、想方设法地害死诸位皇叔。”
“另外,你们的岳丈,都被皇爷爷杀了,以巩固朱允炆的位置。”
“朱允炆肯定还担心,你们想为他们报仇。”
“只有你们死了,朱允炆才可以安心,皇爷爷不会杀,但朱允炆会,将来他当了皇帝,利用大义,要害死你们,很容易。”
朱允熥说完了,朱樉和朱棡首先脸色大变,其他的皇叔,表情瞬间变为惊恐。
朱棣听了这话,再顺着朱允熥说的想下去,神色也有些凝重,他赞同朱允熥的说法,认为在未来,就算朱允炆不动杀心,他们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随后,他们一起往朱允炆,还有朱元璋看去,眼神复杂。
朱元璋也被朱允熥的话,说得沉默了。
作为皇帝,朱元璋太清楚一个皇帝登基后,首先想的是什么。
特别是朱允炆这种名分不正的皇帝,最怕朱允熥这个嫡子,以及在场各位藩王带来的威胁。
朱允炆现在也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如芒在背,感受到皇叔们看向自己的目光,背脊凉飕飕的,连忙跪下来。
“皇爷爷,孙儿不会的。”
“父王一直告诉孙儿,骨肉亲情有多重要,但为了打消三弟和皇叔们的不安,孙儿不要册封了。”
“请皇爷爷把储君之位,传给三弟,孙儿当个普通人好了。”
朱允炆心里很乱、很怕,没想到朱允熥三言两语就把自己推到皇叔和勋贵的对立面上,只能以退为进,表示自己绝无此意。
同时他还想到了在前不久,齐泰和黄子澄都曾说过的,藩王的危害。
—— 引自章节: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