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之灯完结版全文

长河之灯全文免费无弹窗阅读_笔趣阁

作者: 范剑鸣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5-03-01 07:46:29

状态: 连载

字数: 10.42万字

阅读人数: 12.60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年轻的文学博士祝独依,由于一直没遇到中意的对象,在父母催婚时表达了向往独身主义,被母亲打了一个耳光,便一直躲在闺蜜薪火家里。独依的父亲祝虎找到薪火的父亲敦煌,试图通过薪火劝独依转变观念,谁知薪火却支持独依,声称后悔听从父母匆匆结婚。敦煌和祝虎正在为女儿婚事发愁,正好接到父亲电话,要为改造故乡河村的土

【目录】

第1章 引子

第2章 第一章漂泊,第一节,缠足

第3章 有财

第4章 黄石

第5章 弟弟

第6章 梦境

第7章 感恩

第8章 新娘

第9章 械斗

第10章 出嫁

第11章 灯花

第12章 除夕

第13章 看灯

第14章 兄弟

第15章 生计

第16章 别离

第17章 疾病

第18章 绝望

第19章 花押

...

第20章 第二章:跨界 1、白区2025-03-01 07:46:29

【原文摘录】

从远方来,到远方去,这是河村的客家人对梅江的简单定义。梅江无数次冲折拐弯,一路往南,到了河村突然改向西行。白鹭古镇就在河村下游的南岸。一代代白鹭见证了梅江上太阳东升西落。一代代乡民,不断从地面走向地下,留下了家园,故事,岁月。

河村人相信,那些故人依然还在庐墓之间游荡、隐藏、叠加,但那些故事只有在特殊时刻才会呈现。这个特殊时刻,是赣南地区常见的民俗——“讲古闻”,就是后人虔敬地请出族中高寿之人,在昏沉之际讲述先辈所历一切。“讲古闻”的环境,除了族人虔敬还须事出有因、情非得已。具备这些条件之后,又必须身处旧居故物之中。

白鹭镇的乡民不愿意拆掉旧宅子,就是担心有朝一日要摆上这道“俗套”来判决家族事务。按理说,“讲古闻”所需的四个条件,在赣南乡村已经不容易俱全。但在二十一世纪初叶的一天,年轻的文学博士祝独依却在河村一栋土屋里见识了这种神奇的习俗。

根据闺蜜薪火的介绍,这位“讲古闻”的人,是她父亲的老姑妈,而白发苍苍的老姑妈所模拟讲述的故人,就是老姑妈自小相依为命的奶奶——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灯花。这就是一个家族的源头,一条血脉长河最初的一滴水。这滴水已经流淌了一百二十多年。独依沿着苍老的女声慢慢地回溯,试图看清那滴水的样子。

那滴水,早就消逝在血脉的长河,但现在却复活了。老姑妈坐在老厅堂中央,薪火的族人,父母及所有的亲叔伯、堂叔伯,二十多号人包围着、簇拥着,分几层把她围在中央。厅堂中央一张八仙桌边,木桌上摆着一盏油灯。油灯中,一支灯芯在幽幽燃烧。

灯芯是古老的灯草,梅江边一种古老的事物,看来是老姑妈应后辈之约携带而来;灯草像一条灰色的老鼠尾巴,拖在一只粗糙的小碗里,碗里油汪汪的。独依吸着鼻子闻了闻,不是汽油的味道,也不是煤油的味道。这是梅江边一种久远的气味。

油灯的火苗细小,像一粒豆芽微微弯曲,忽左忽右地摇摆着。油灯边另一只碗里盛着清水,老姑妈不时用手指蘸水,在桌面上画着各种古里古怪的符号,独依当然看不懂。老姑妈把头埋了下去,假寐良久,突然又开口了,发出一种与真实年龄完全不匹配的年轻的声音。

敦煌悄声提醒独依,说,“灯花”来了!当然,敦煌其实是说,老姑妈具有模拟老祖母的本领。是的,在一座古老的厅堂内,在一盏古老的油灯前,老姑妈就像说书人一样,擅长模拟要讲述的人物。

—— 引自章节:第1章 引子

 

陈炽的维新思想没有带给老家什么实际的影响。比如缠足。陈炽和梁启超在京城和上海发起了不缠足会,但灯花的父母仍然决心给灯花缠足。一百多年以后,独依感叹说,灯花的出生一开始就是个悲剧,她屈服于父母的独裁,而没法享受那个时代已有的维新思潮。

六岁那年的一个晚上,母亲说,灯花,你转眼长大了,好久没有帮你洗脚了,今天我帮你洗吧。开始灯花感到奇怪,又不是我的生日,我的脚又没有扭伤,母亲为什么突然帮我洗脚呢?母亲反复搓洗,非常认真的样子,灯花感觉舒服极了。这时,母亲突然说,妮子呀,你这双脚长得这样白皮细肉,你是愿意让它走在泥地上,还是希望走在厅堂里呢?

当时灯花不知道母亲的意思,一边享受着温水和母亲的抚摸,一边思考了起来。她想起了哥哥带着自己行走在沙滩上、田野里,那脚底又麻又痒的感觉,也想起了跟着哥哥上山采摘野果子时受草木刺伤的苦痛。

灯花说,我既想走在泥地里,又想走在厅堂里。

母亲笑了笑,说,妮子啊,一双脚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你走到哪里就表明你将来是受苦还是享福。我们是女人家,终究是要嫁人的,你不能光想着在外面玩儿了,要想想你未来的事情了。你看,和你一起长大一起玩的冬娣,为什么现在不跟你玩了?她开始跟着她姆妈学女红了。你看到没有,她现在裹足了。

灯花终于知道了母亲的意思,不由得大叫了起来,把脚伸出了水盆,大声哭闹起来,我不要裹脚,我不要小脚,我要留着走路……木盆里的水花落到了母亲的脸上。

母亲黑下了脸,说,父亲是怎么教你的?《女儿经》背给我听一听!这时父亲听到了动静,进了房间,摸了摸灯花的脸,对母亲说,是不是随了她自己?听说也有些人家不让女孩子缠足了的。

母亲黑着脸说,听说?听谁胡说了?灯花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对妻子说,横背村知道吗?就是我们村子的下游。横背村出了个读书人叫陈炽,他考上举人,在北京做章京,我读过他的书,叫《庸书》和《续富国策》。他和梁启超就提出中国要维新,女孩子不缠足,陈炽的女儿就没有缠足!

母亲说,这个叫陈炽的,真是这么说?那他的女儿后来怎么样了?父亲说,他真是这么说的,只是他的那两个女儿都夭折了,听说是溺水的。

—— 引自章节:第2章 第一章漂泊,第一节,缠足

 

看到滔滔江流中那条龙蛇一样蜷曲漂荡的散排,有财顿时眼睛一亮。那时有财把梅江踩在脚下已有半天,站在船头看水看得有些疲倦了。木排的出现,不但改变了江水单调的景观,也解除了心头的积郁。

从宁都州城下来,梅江在两岸青山之间宛转奔腾,一路水势浩大,水流多变,有财不时打着手势,指挥后艄的水生摇动舵柄,调整航向。宽大的橹叶吱吱呀呀地在货船前头响着,左边的橹手是蛮牯,右边是鸭子,透过他俩薄薄的灰布衣衫,手臂上的肌肉像山坡隆起,力量在肌肉里诞生,又一波一波地传递到橹浆上。

浆叶咬着流水,流水与货船似乎在赛跑,橹声雄壮的时候,货船就要比洪水的速度快上几秒,迅疾后退的青山和村落也跑动得更加剧烈。

船上的帮工蛮牯一边摇橹,一边喘着气问,有财叔,到黄石还有多远?

有财应道,一个时辰就能到了!你们力量均匀些,悠着点哈!水生,就按这个方向走!有财冲蛮牯笑了笑,吩咐舵手水生。进入一段平稳的江面,有财松懈下来,突然觉得下身有些发涨,从船头转身走向船舱。

舱是露天舱,几十筐白米、大豆沉沉地挤在舱里,上面用油布苫盖着,油布扣眼的铁片在偶尔光临的阳光下闪着白光,粗大的黄麻绳穿过扣眼,扎在船舷上,江风吹过油布发出落叶一般的簌簌声响,紧绷的绳索也跟着时松时紧,晃晃悠悠。

有财跨过一道道绳索,走到船舱边,掖了掖翻起了边角的油布,随即扶住船舷上一根短柱站稳,左右扫视了一下,就用手指开了裤眼,一泡热水正好高过船舷,射向江面。

摇橹的鸭子大声地叫唤起来,涨水了,涨水了!

蛮牯说,没有吧,我怎么看不出来?鸭子朝撒尿的有财扭了扭脖子努了努嘴,蛮牯看了,哈哈大笑起来。

有财看到两位橹手交头接耳望向这边,大声说,拉尿有什么好笑的?鸭子说,有财叔,我们预计你这么一大泡热水下去,梅江又涨起了几分,我们的货船就要走得更快了!

有财也笑了起来,说,鸭子,就你喜欢说笑,按说橹手喜欢说笑容易分力,没有好处,但能逗大家解闷,倒也还行,我当初就是冲这点收留你的。

有财收起家伙,闭了裤眼,朝鸭子走来,说,我们这家伙生着,也就这么个用处,来吧,你们也囤着一泡热水,轮换着来吧,让江水涨得厉害些。

—— 引自章节:第3章 有财

 

这天下午,有财的货船第一次离开船主由伙计们努力拢了岸。水生和鸭子、蛮牯一起在船队追上来之前把铁锚丢进了水中,用一根缆绳把木船系在一棵高大的樟树上。

船队陆续拢了岸,聚在昌星的艄板上喝茶、聊天。大家纷纷议起有财冒险拼搏的原因。炳生说,我看这回有财大哥有点悬,太贪财了,走船行商的人这怎么行!昌星说,这后生不要命了,刚刚置办了新货船当了船主,发达的日子还在后头,怎么能想着一口吃成胖子。

老水牛说,你们呀都是一样的种,当了船主还自己兼着做伙计,就想多挣点钱财,不想多享点清福,能给别人一个帮工糊口的机会。炳生说,老水牛,你这些年顺风顺水,家财积得宽裕了,当然知道享福,我们也盼望着有一天能像你一样在船头闲坐指挥呀!

炳生又问,对了,水生,有财上木排前跟你们说了什么原因吗?他有没有交待,木排是追到白鹭镇,还是黄石呢?水生说,没有说什么原因,我几次提醒他危险,但他主意坚决。这不,走得匆匆忙忙,连盘缠都没有留下一点,我们三个伙计看来要挨饿了!他说是我们在黄石码头会面。

炳生说,那我们就等等看吧。

到了暮晚时分,有财仍然不见在码头上露面。船队陆续掌起了油灯,灯光像一粒粒星子落在浑浊的江水中,模模糊糊地亮着。愁云漫到了水生的脸上,鸭子蹲在船头不断地续着土烟,烟雾像炊烟一样在江面散开,让水生的肚子更加清脆地咕咕叫唤起来。蛮牯围聚在艄板上看船队的伙计们玩纸牌。

直到炳生喊了一声,吃饭了,伙计们才放下手中的玩物。蛮牯这才意识到有财还没有回来。他回到货船,看到鸭子和水生沉默的面孔,不敢提起有财回来的事。这时,炳生隔船相问,有财还没有回来吗?有没有捎信上来?

见水生摇摇头,又说,估计一时半会回不来了,你们过我们船上来吃饭吧,准备了你们三人的呢!蛮牯脸露喜色,赶紧跳了过去。

第二天暮晚时分,有财仍然没有在黄石码头出现。船夫们白天上黄石小镇逛了一天,该采办的东西都采办好了,船队商量着第二天就要开拔,不能再等下去。大家聚在昌星的艄板上,等着老水牛发话。

—— 引自章节:第4章 黄石

长河之灯
★★★★★
范剑鸣
小说推荐 - 连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