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起数星星哇
最近更新: 更新时间 2024-09-28 10:06:26
状态: 连载
字数: 2.95万字
阅读人数: 15.68万人在读
推荐指数:★★★
【内容简介】
我觉得你很有才华,只不过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优秀的人都能被看见。属于我的期末考试!期末了,不能再看小说了!
【目录】
第1章 名词解释
第2章 药物作用
第3章 重要药物
第4章 其他重要药物
第5章 一点补充
...
第1章 免疫学名词解释2024-09-28 10:06:26
【原文摘录】
3.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对药物处理的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
4.副反应:是药物所固有的,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效应。
5.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但是常常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生的不良反应
6.半数有效量(ED50):指能引起50%的动物产生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7.半数致死量(LD50):指能引起50%的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8.LD50和ED50等常常可以通动物实验,从质反应的疗效曲线上求出。
9.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LD50/ ED50),常用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比值越大相对药物安全性越高。
10.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还残存的生物效应。
11.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强弱。当内在活性相等时,则取决于亲和力大小。
12.首过消除:药物在口服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胃肠道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13.血浆半衰期(t1/2) :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4.耐受性:指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降低的现象。
15.耐药性:指病原体、肿瘤细胞对反复使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现象也称抗药性
16.M样作用:激动时表现为心脏抑制,血管扩张,内脏平滑肌收缩,瞳孔缩小及腺体分泌增加等。
17.N样作用:胃肠和膀胱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心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骨骼肌收缩
18.NN胆碱受体拮抗药:又称神经节拮抗药,能选择性的与神经节细胞突触后膜的NN胆碱受体结合,竞争性的拮抗ACh对NN胆碱受体的作用,从而拮抗神经冲动在神经节中的传导过程。
19.去极化型肌松药:能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NM胆碱受体,因其不易被AChE破坏,故可使终板膜及其临近肌细胞膜产生与ACh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导致运动终板的NM胆碱受体对AC h反应性降低,而产生肌松作用。
20.化疗指数(CI):即化疗药的治疗指数,常用化疗药的动物半数致死量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之比来表示。
—— 引自章节:第1章 名词解释
1.新斯的明的不良反应:治疗量时不良反应较少,过量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缓、肌束颤动等症状。中毒量可致胆碱能危象,表现为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心律失常,可见肌痉挛,肌无力症状加重,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和尿路梗阻患者。
2.局部麻醉药
(1)作用机制:阻滞神经膜上的电压门控制Na+的通道,即激活状态的Na+通道比静息状态的Na+对局部麻醉药的亲和力高,而此时Na+通道从局部麻醉药阻滞下恢复的时间比静息状态又10-1000倍,由此干扰神经动作电位的形成,进而影响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2)常用局部麻醉药:普鲁卡因(麻醉效价强度低,注射给药后1~3分钟起效,作用时间短,对黏膜的穿透力弱,毒性相对较小,无明显组织刺激性)、利多卡因(麻醉效价强度高,起效快,作用强而持久(1-2小时),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无扩张血管作用,对组织几乎没有刺激性)、布比卡因(麻醉效价强度大于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麻醉时较长(2-3小时))
3.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药物的比较:传统的镇静催眠药都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在较小剂量时起镇静作用,随着剂量增大,依次出现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在大剂量时可深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麻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作用,安全范围大,几乎无麻醉或致死作用。
(1)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优点:安全性高,过量也不易引起麻醉和中枢麻痹;无明显肝药酶诱导作用,不易耐受;停药后反跳发生率比巴比妥类低;嗜睡和运动失调的不良反应轻
(2)苯二氮卓的药理作用:抗焦虑作用,镇静和催眠作用,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用于麻醉前给药,可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情绪,用于心脏电击复律或内镜检查前给药
4.地西泮的药理作用:可透过胎盘屏障且可经乳汁分泌,长期服用有致畸的危险,无明显肝药酶诱导作用,戒断症状发生较迟较轻,长期用药产生一定耐受性,在分娩前及分娩时,如服用大剂量地西泮,可能引起新生儿体温下降,肌力下降,呼吸抑制,甚至产生戒断症状。中毒用氯马西尼解救。
5.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解救:清除毒物(洗胃或灌肠),维持血压,呼吸和体温,由于其弱碱性,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药物排泄。严重时可输血,血液透析。
—— 引自章节:第2章 药物作用
二、Ⅱ类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普洛奈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胺碘酮,索他洛尔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五、其他:腺苷
- 利尿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1)袢利尿药:呋塞米(抑制钠钾氯离子重吸收),布美他尼,托拉塞米;
(2)噻嗪类及类噻嗪类利尿药(抑制远区小管近端钠离子-钾离子共转运子,减少氯化钠重吸收。):氢氯噻嗪,吲达帕胺,氯噻酮,美托拉宗;
(3)保钾利尿药:醛固酮受体拮抗药:螺内酯(影响钠钾离子转运的调控产生排钠保钾的利尿作用),依普利酮;肾上管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抑制药: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
(4)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抑制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碳酸酐酶活性,使钠-氢离子交换减少,碳酸氢根重吸收减少钠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排出增加。);
(5)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促进PGI₂分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使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加。不易被重吸收,使肾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由于排尿速率增加,尿液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接触的时间减少,使电解质重吸收减少肾髓质高渗区渗透压下降,进而抑制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山梨醇,50%高渗葡萄糖。
3.主要降甘油三酯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1)贝特类:吉非贝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环丙贝特。
(2)烟酸类:烟酸,阿昔莫司
- 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一、抑制胃酸分泌药:
(一)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
(二)H2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三)M1受体拮抗药:哌仑西平,替仑西平
(四)胃泌素受体拮抗药:丙谷胺;
二、抗酸药:氢氧化铝、碳酸钙、三硅酸镁。
三、黏膜保护药:米索前列醇,硫糖铝,铋剂;
四、抗幽门螺杆菌:抗幽门螺旋杆菌(Hp)的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其他能抗HP的药:质子泵抑制药,铋剂。
-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1)利尿药:氢氧噻嗪、吲达帕胺等
(2)钙通道阻带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①血管紧张素1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 引自章节:第3章 重要药物
④口腔黏膜干燥症
2.阿托品
(1)药理作用:
①拮抗M胆碱受体:抑制腺体分泌,扩瞳、升高眼压和调节麻痹,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②扩张血管:在治疗剂量时对血管和血压无明显影响,大剂量阿托品能扩张外周及内脏血管
③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2)不良反应与禁忌症:
①口鼻咽喉干燥,出汗减少,皮肤干燥潮红;
②视近物模糊,心悸,排尿困难,便秘;多语,焦躁不安,谵妄;
③产生幻觉,运动失调,定向障碍,惊厥,严重者出现昏迷和呼吸麻痹等症状,甚至呼吸衰竭;
④慎用于婴幼儿及老人,心肌梗死,心动过速,体温高于38℃的患者;
⑤禁用于青光眼或有眼压高升高倾向者及前列腺肥大患者。
3.氯丙嗪
(1)药理作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抗精神分裂症作用,镇吐作用,对体温调节的作用
②对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拮抗肾上腺素α受体(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M胆碱受体(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
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拮抗结节-漏斗系统中D₂亚型受体,促使下丘脑分泌多种激素,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试用于巨人症的治疗。
(2)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主要用于一型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呕吐和顽固性呃逆,低温麻醉与(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4.阿司匹林
(1)药理作用:解热镇痛抗炎及抗风湿;影响血小板的功能
(2)不良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较大剂量可引起胃溃疡及无痛性胃出血,原有溃疡患者症状加重;
②加重出血倾向:严重肝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患者,产妇孕妇禁用,手术患者术前一周应停用阿司匹林
③水杨酸反应: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过度呼吸,高热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严重中毒者应立即停药。
④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⑤瑞氏综合征:偶可引起急性脂肪肝变性-脑病综合征(瑞夷综合征)以肝衰竭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病毒感染患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⑥对肾的影响:引起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症状,偶见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
- 苯妥英钠
—— 引自章节:第4章 其他重要药物